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策法規 » 正文

多哈談判若達成中國農產品關稅或降至13.3%

  作者: 來源: 日期:2009-07-30  

    國際貿易和可持續發展中心(ICTSD)日前發布了《2008年12月農業模式草案對中國的影響》一文,報告預計,中國的農產品關稅可能將從目前的15.76%降低至13.3%。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該報告的作者——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國際貿易系田志宏教授。

     田志宏在報告中稱:“中國的農產品平均稅率從2001年的21%降到2005年的15.76%,降幅達到了67%。”他認為,中國是世界上農產品市場保護程度最低的發展中國家之一,農產品關稅平均稅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樂觀估計,下降兩個百分點,協議是可以達成的。”他預計,中國的農產品關稅可能從目前的15.76%降低到13.3%,凈削減幅度為15.6%,但前提是世界貿易組織(WTO)多哈談判達成協議,并給予中國新成員待遇等有利條件。

     “若貿易完全自由化,2015年中國將減少6.6%的農民就業和3.1%的農民收入,這一損失在全球范圍內最為突出。”田志宏告訴記者,雖然中國將為關稅的降低付出一定代價,但是13.3%的關稅中國是可以接受的。他強調,不能只單方面要求中國減關稅,若其他國家不讓步,或在減少的過程中“摻水分”,這就可能導致談判不成功。

     如果關稅進一步減低,是否意味著貿易逆差繼續加大,田志宏的答案是否定的。

     “一方面,如果其他國家修正了對中國的不公正待遇,我國的出口量也會增加,而且因為其他國家關稅基礎值高,降低的空間可能更大。另一方面,去年的貿易逆差主要是由棉花和大豆等進口的剛性增長形成的,同時去年農產品價格暴漲,所以,我認為181.6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不是常態。”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武拉平表示,我國在入世之初就承諾降低關稅,現在看來關稅仍有降低的趨勢,但是降低的空間有多大還難以定論。他認為,對中國來說,關稅降低導致進口增加未必是一件壞事。如果中國進口的種植作物全部由國內生產的話,我國的耕地面積還需要增加13%~15%。因此在中國目前土地資源稀缺的情況下,進口是必要的。

     一些媒體表示,這份以去年12月發表的最新談判文本為基礎的報告表明各國正在努力重啟歷時八年的多哈談判,并將于明年達成協議。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