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堅稱,實施禁令是為了防止被污染大豆入境
--中巴大豆貿易可能在兩至三個月內恢復;但賣方將更加謹慎
新加坡6月15日消息:中國質檢總局再次對15家海外公司對華出口巴西大豆亮起了紅燈,此舉已經導致中巴大豆貿易基本陷入停滯狀態,而海外供應商指責說,中國政府此舉是為了幫助國內壓榨商取消高價簽訂的大豆進口合同。
中國質檢總局周一宣布暫停15家國外供應商對華出口巴西大豆,使得列入黑名單的公司總量增至23家。新加坡某國際商行一位經理稱,這簡直就是一場災難,并表示以前從未見過質檢總局有過這樣的舉措。
周一公布的名單中大多是小型供應商,不過由于早先中國政府就禁止了大型跨國公司對華出口,因此中方舉措意味著目前巴西對華的大豆出口業務已經基本暫停。
雖然所有23家公司都是因為質量問題而被列入黑名單,但是大多數貿易商認為中國政府此舉是限制進口的一個策略。雖然中國近來對大豆進口中的污染程度實行定性不定量的“零容忍”政策,供應商表示實際上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夠符合如此嚴格的規定。
美國大豆協會中國首席代表Philip Laney說:“這簡直太荒謬了,“零容忍”規定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切實際的。進口大豆來用加工成豆油,其制成品對人體造成傷害的可能性極低,因為經過殺真菌劑處理的大豆種子數量非常少。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在2003年從美國、阿根廷和巴西進口了2074萬噸大豆。在每年此時,巴西通常是中國最大的大豆供應國。去年中國從巴西進口了610萬噸大豆。
貿易商稱目前大約有30艘巴拿馬級貨輪裝運的大豆正在駛往中國,由于中國政府的禁令,這些大豆船貨可能會轉運到其它目的地。據巴西駐北京大使館官員表示,目前有五船巴西大豆滯留在中國港口無法卸貨。供應商不得不為這五船大豆尋找新的買主,另外海上還有更多的大豆正在駛向中國。
中國堅持說目前的舉措是為了防止污染大豆入境
中國質檢總局一位官員周二稱,質檢總局禁止一些供應商對其華出口巴西大豆是出于對衛生安全的考慮。他表示,只要質檢官員發現污染大豆,他們就必須拒收這些船貨。目前尚不清楚何時取消對這23家供應商的禁令,不過中國政府正在與巴西方面一道協商此事。
巴西官員稱,巴西使館尚未接到中國質檢總局的通知,不過他已經在網上看到這一禁令了。本周巴西農業部的代表團將會訪華,屆時將與中國政府舉行會談。
與此同時,國際供應商指責中國通過不透明的規章制度,襄助資金緊張的中國買家拒收先前高價定購的大豆。雖然周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期價上漲,雷天龍擔憂在中國和巴西出現貿易爭端的情況下,供應商是否愿意和中國做生意。
貿易公司拒絕透露他們如何處置遭到中國拒收的大豆船貨,其中一些貿易公司表示,他們希望保持低姿態,免得今后成為受打擊的目標。
中巴大豆貿易可能在兩三個月內恢復;不過供應商將會保持謹慎
貿易商預期,只要國內大豆庫存消耗一空,質檢總局就會在兩到三個月內取消禁令。新加坡貿易商稱,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中國油廠還得進口大豆。在未來兩到三個月內,中國大豆油廠將會耗盡目前的庫存。這位貿易商所在的公司也被暫停對華出口大豆。他表示,今后生意的一些方式可能改變,例如付款方式等等。
上海貿易商稱,出口商通常使用信用證與中國買家做生意,因為買家或者買家指定的銀行將在裝貨完成后交付單據時付款。大豆船貨是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上進行作價。貿易商稱,很難講大豆合同今后如何重新設計,但是供應商將最大限度降低風險。
目前沒有對華出口大豆的業務成交,因為甚至那些沒有進入黑名單的供應商也擔心遭受潛在的損失。新加坡貿易商稱,中國在過去幾年中逐漸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壓榨行業,目前中國在行業中來之不易的聲譽受到損害。
他表示,對于南美任何一個農民來講,中國都顯得至關重要,這對于紐約或日內瓦的貿易商同樣如此。他認為,涉及此事的任何一方都應該再三考慮他們的貿易策略,來應對可能造成的風險。
Laney說,當事態變的對中國買家不利的時候,他們不能以無力承擔價格為由抽身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