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香港6月17日消息:中國和巴西的貿易爭端已經造成價值十億美元的大豆貿易陷入停頓,看來還將持續數月,這也凸現出對華出口大豆業務所面臨的風險。
貿易商指出,乍看起來是由于巴西大豆船貨受到殺菌劑的污染,但是真正的問題是,由于中國買家以天價采購的大豆如潮水般涌來,已經威脅到國內大多數油廠的生存。
但是質檢部門及時出手,挽救了那些無力支付南美大豆貨款的中國買家,這些買家是在去年底或者今年初定購的南美大豆,而當時芝加哥大豆期貨價格和海運費率均位于多年來的高點。禍不單行的是,由于今年初中國爆發禽流感,造成國內豆粕需求也一路下滑。
供職某國際貿易行的交易商稱,問題不在于質量,而在于中國過量采購。目前還有十多船大豆在中國以外的海域停泊,等待買家付款,而且還有很多大豆貨輪即將運抵中國。但是數億美元的貨款有可能化為泡影。
如果重新銷售一船大豆,可能至少要虧幾百萬美元。因此接手的買家肯定要求打折,特別是對那些被中國拒收的大豆更是如此。
迄今中國已經拒收了至少五船巴西大豆,總計達到30萬噸,原因在于從這些船貨中檢測出萎銹靈,這種殺菌劑可以用于大豆種子,但是對于人類消費有害。
中國已經暫停23家供貨商對華出口大豆,其中包括諸如ADM、邦吉以及嘉吉等大牌公司。
但是業內人士指出,多年來萎銹靈一直用于處理大豆種子,過去無論在中國還是其他地方都沒有引起過貿易爭端。即便是最為挑剔的日本買家也沒有檢測過萎銹靈的殘余含量。
消息人士稱,中國方面在從一船6.1萬噸的大豆中發現了7到8粒受到污染的大豆后,就拒收了這船大豆。
☆ 大面積違約
2003年中國進口了2070萬噸大豆,總價值54億美元,其中近三分之一來自巴西。
目前巴西農業官員正在絞盡腦汁,想方設法解決萎銹靈問題。該國農業部長馬克·塔達諾定于本周訪問北京。
自4月底以來,許多中國油廠決定在大豆采購合同上違約,這使得大約300萬噸的6月到7月船期的大豆合同受到影響。中國買家違約的直接原因在于國內壓榨出現嚴重虧損。
但是中國買家在違約中采取的策略令供貨商大動肝火。此次貿易爭端也反映出法制以及合同執行中的問題。供職某國際貿易行的第二位交易商說,就商業倫理而言,中國還落后了20年。
由于世界頭號大豆進口國出現大面積的違約,引發世界市場的連鎖反應。例如,海運費率已經比年初的高點下跌了近一半,而芝加哥大豆期貨價格也從15年的高點一路走低。
供職某國際貿易行的資深交易商稱,真是一場災難,也許供貨商都該跳黃河了。
許多供貨商已經暫停對中國裝運新的船貨,因為付款上存在不確定性。但是對于那些已經裝運到中國的大豆船貨,供貨商就無能為力,無法把這些船貨都停下來或者轉到其他地區。
一些供應商表示決定拿起法律武器萊對付拒絕履約的買家,但是他們也承認,收回貨款的幾率不大。因此從技術上講,很多油廠已經破產。
一位貿易商稱,就合同而言,很顯然是買方的責任。但是這是在中國,買家會說是政府拒收這些船貨,而不是買家。那么誰又會支付這數千萬美元的貨款?
☆ 今后大豆貿易之路坎坷不平
業內人士稱,中國油廠希望大豆進口在今后幾周放慢下來,因為油廠確信國內豆粕價格最終將會反彈,從而提高壓榨利潤。
但是大豆生意再也不會回到從前了,因為大豆壓榨業的利潤已經非常微薄,而且此次貿易爭端對于買家的聲譽也構成重創。
一位國際貿易行的交易商計算大多數大豆供貨商的利潤空間只是每噸1到2美元。
交易商稱,對于買家來手,也許違約會省點錢,但是這會在未來給他們帶來沉重的代價,因為誰還愿意賣大豆到中國呢?
目前市場已經開始把2003-04年度(10月到次年9月)中國大豆進口預測值調低為1700萬噸,低于美國農業部預測的1900萬噸。
交易商稱,誰也不想冒險,但是中國市場實在太大,也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