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香港6月24日消息:中國盡管在大豆質量檢驗問題上與巴西達成一致,但是原先高價采購的巨額大豆貨款尚未支付,因此也就談不上定購新的大豆船貨。
周四貿易商稱有10船以上的巴西大豆船貨滯留在中國海域之外,因為買家未能支付貨款,或者拿不到所需的質檢文件。還有更多的南美大豆船貨正在駛往中國,它們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某國際商行一位貿易商稱,如果供應商還有未收到貨款的合同,誰還會再銷售更多的大豆呢?他確信目前供應商手中還有許多尚未收回貨款的5月、6月和7月船期的合同。
在過去幾個月里,國際供應商和中國買家在付款談判方面陷入僵局,因為許多油廠無力支付高價定購的南美大豆。當時油廠定購時正值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價和船運費率創下多年來的高點。
北京一位資深貿易商稱,根本沒有任何進展,如果我們把價格每噸降低100美元的話,也許雙方能夠達成一致,可是誰會這么做呢?
自3月份以來,船運費率急劇下跌近一半,CBOT大豆期價也從15年來的高點回落,貿易商們表示,合同價格和目前交付成本的價差每噸超過了100美元。
☆ 新的質量標準
許多貿易商尚不清楚中巴達成的大豆貿易協議的具體細節,中國還沒有明確指出今后是否按照巴西新的質量標準來檢驗進口大豆,即允許每公斤大豆中含有一粒受殺菌劑污染的大豆種子。
先前中國采取零容忍政策,拒收了5船巴西大豆船貨,聲稱大豆船貨受到種衣劑的污染。
不過周三中國質檢總局在其網站上www.aqsiq.gov.cn發布聲明,稱取消對23家巴西大豆出口商的進口禁令,但是沒有詳細說明大豆中允許含有種衣劑殘留的標準。
質檢總局僅稱,6月11日離開巴西的大豆船貨在中國港口卸貨之前,出口商需要將受污染的大豆撿出,并且供應商得支付所有費用。6月11日之后巴西實施了更嚴格的出口質量檢驗標準。北京一位貿易商說,新標準是什么?是零容忍政策還是每公斤允許含有一粒受污染大豆呢?現在還沒有公開的聲明,我們需要中國政府明確政策。
一些希望?
不過一些貿易商稱,他們希望這場危機在一兩個月就會結束,因為油廠愿意就付款條款與供應商進行協商,而非因為資金困難而直接拒絕承擔付款責任。
另外貿易商也很高興看到過去10天里中國豆粕價格和成交量有所改善。在中國南方地區,豆粕報價達到每噸3,000到3,050元,而一周前不足2,600元,中國華北和華東地區的豆粕報價也站在了2,800元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