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期食用油漲價,貴州省糧食局有關分析認為,漲價屬正常的價格波動,市民不必跟風搶購,油價將逐步回落。當前,我省油脂市場受全國豆油漲價的拉動,菜籽油價格上升較快,10月20日至24日,菜油批發價已由7400元/噸上漲到7800元/噸,零售價由8.00元/公斤上升至8.40元/公斤。
油脂價漲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是我國屬油脂進口國,近年來全國每年的油脂消費缺口在350—500萬噸左右,需要靠進口彌補。進口的油糧品種以大豆為主,主要貿易伙伴是美國,我國50%的大豆由美國進口,由于美國今年大豆減產,產量為1996年以來的最低,因而出口價格上升,導致我國進口成本增加;
其次是由于戰爭等多種因素,石油價格上升,導致海運價格上漲,進口成本增加;再次是由于我國原定轉基因臨時條例9月20日期滿,雖然可延長至明年4月底,但必須辦理有關手續,程序繁瑣,因此9月以前大豆進口相對集中,而10月份則很少有大豆運抵港口,導致大豆供需矛盾集中凸現;
三是國內加工企業在原料價格持續高開高走的情況下,大多是勤進快銷,加速周轉,導致庫存下降,在油價上升情況下,反而惜售,待價而沽;最后,國內消費者有“買漲不買跌”的消費心理,集中時間購油,導致商品油供應一時緊張。
從油脂產需情況看,應該說,2003年度全球是產大于需,據有關資料反映,全球油脂生產量為1億噸,而消費量則為9922萬噸,2000年度以來,全球油脂庫存連續幾年下降,今年全球油脂庫存將有所增加;從全國的情況看,2003年度,全國油料產量比上年略為增長,預計國內生產油脂1140萬噸(菜油380萬噸,豆油390萬噸,花生油220萬噸,棉油100萬噸),進口350萬噸左右。
據初步統計,1—9月,我國已進口大豆1600多萬噸,進口食用植物油300多萬噸,大量的進口加上國內加工,也是供大于需狀況;再從省內情況看,貴州食用植物油歷來產大于需,本年度油菜籽生產豐收,總產量達64萬噸,與上年持平,除有小部分銷往省外,絕大多數尚在省內加工和消費。據統計,今年僅糧食部門就收購加工油菜籽24萬噸,產油8.5萬噸左右,若全省按566萬城鎮居民計算,人均15公斤,超過全國人均占有水平,如再加上省外進入的金龍魚、福臨門、魯花等多品牌的食用植物油,貴州的油脂供應是充裕的。
綜上所述,菜籽油受豆油價格的上漲所拉動,目前價格上漲屬正常現象,這次食用油脂價上漲,總體上還是在合理的范圍內,市場供求緊張只是暫時的,由于總供給大于總需求,所以油價將會逐步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