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人士近日在談到今年食用油脂價格走勢時說,2004年食油價格以平穩為主、間有小幅波動,但如果出現進口大豆斷檔和油料嚴重減產等非正常因素,則食油價格短期上漲幅度有可能比較大。展望2004年,影響油脂價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
——進口大豆價格及數量的影響。
2003年國內油料產量雖有所增長,但需求增長更快,這一點主要表現在大豆方面。
就大豆來說,2002年我國進口大豆1400多萬噸,2003年前11個月進口大豆達到1918萬噸,同比增長87%,預計全年進口大豆將突破2000萬噸,同比增長80%左右,進口大豆數量超過國內大豆產量350萬噸。
國產大豆產量在1650萬噸左右,如50%左右用于加工壓榨,也有800萬噸左右,加上進口大豆,兩者合計油用大豆約在3000萬噸左右,國內實際壓榨加工對原料的需求量在4000萬噸左右,潛在需求量在5000萬噸以上,而食用大豆消費量在1000萬噸左右。
由于原料供給不足,缺口太大,因此,進口大豆對國內油脂價格的影響較大,2002年全球大豆主產國均減產,2003年又預期減產,而全球消費量增長,庫存下降,刺激國際價格不斷上漲。
預計2004年大豆進口仍將維持高水平,達到2000萬噸左右。大量的大豆進口滿足了國內油廠加工壓榨的需求,但同時也增加了豆油的供給,使豆油產量大幅增加,國內供給充足。
——進口油脂的影響。
2003年我國油脂進口大幅增加,1~11月累計進口油脂474萬噸,同比增長67.6%,估計全年進口油脂520萬噸左右,同比增長60%以上;出口油脂5萬噸,同比下降47.4%。其中1~11月進口豆油154萬噸,超過上年同期的兩倍;估計全年進口豆油180萬噸,同比增長1倍多;1~11月進口棕櫚油213萬噸,同比增長38.5%,估計全年進口240萬噸,同比增長40%以上。
大量的油脂進口,加之大量的進口大豆加工壓榨,使得國內油脂供應充足,抑制了油脂價格的上漲。前期油脂價格大幅上漲后又大幅回落便說明了這一點。
——國內油脂供給充足。
從其他油料產量來看,2003年我國主要油料品種播種面積繼續擴大,產量增加。2003年全國油料產量將近2900萬噸,比上年有所增長。油脂產量大約在1300萬噸左右,另外加上進口油脂500萬噸,則國內油脂總供給量在1800萬噸左右。
根據供求平衡分析,估算全社會油脂總消費量為1500萬~1600萬噸(包括口油、食品加工用油等),其中口油消費約1100萬噸。可見,國內油脂供給大于消費需求300萬噸,供給明顯大于需求。
——消費需求趨增,春節需求旺盛,節后需求趨淡。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油消費量增長是必然趨勢。估計2003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食油9公斤以上,農村人均消費食油8公斤以上。如果加上食品加工等用油量,全社會人均食油消費量可能已達到11.5公斤左右。春節是傳統節日,食用、食品加工等用油量大,需求旺盛,加之年底加薪和收入的增加,使得居民的購買力有所增強,但節后需求將趨淡。
——市場和其他因素影響。
當前鐵路運輸緊張,運費增加、運價上調,這些因素都將影響食用油的加工成本,拉動油料、油脂價格上漲,但由于這些因素已在前期得到消化,預計對2004年價格產生的影響將減弱。同時,2004年物價有可能繼續上漲,相關產品如豬肉等副食品價格也有可能出現上揚,從而帶動食用油價格出現回升。前期食用油價格大幅上漲,并沒有形成全國范圍內的搶購風潮,且上漲后很快就回落,目前價格止跌趨穩,說明目前的價位是比較合理的,后市即使上漲,也應以此價位為中軸,上下小幅波動。另外也說明居民承受心理增強,后市再大幅上漲缺少買方基礎。從上述情況來看,大豆和油脂進口增加,國內油料增產,油源供給并不短缺,缺少大幅上漲的基礎;但同時國內運輸趨緊,國際大豆價格上漲,國內需求增長對油脂價格上漲將有所拉動。
春節前后油脂價格回升的幅度非常有限,原因主要是當前供給充足、廠家庫存量較大,春節前會加大市場的投放量;二是前期食油價格已有較大的漲幅;三是節前進口油脂到貨量大;四是產區花生原料存量較大,節前將形成銷售高峰且花生油價格高企,再漲也難;五是食用油是居民日常生活品,再漲國家可能實施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