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CBOT大豆、豆油市場漲勢凌厲,2月27日,CBOT 3月大豆最高上摸946美分/蒲式耳,創出17年以來的新高;CBOT 3月豆油最高上摸34.45美分/磅,創出19年以來的新高。春節之后,國內豆油、豆粕市場也先后出現了一波強勁上漲行情,這很容易使人們聯想起去年9、10月份國內豆油、豆粕市場的那波急速飆升行情。這兩次行情上漲的背景都是CBOT大豆類產品期價勁升,但其間的市場供需情況卻有所不同。
首先,從市場供應來看。2003年9月20日是原定轉基因產品進口暫行條例到期日,盡管之前中國農業部已經同意把暫行條例的到期時間延長至2004年4月20日,但是大豆供應商必須為9月20日以后到貨的大豆申請新的轉基因安全證書,其間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9月份的大部分進口大豆貨船都集中在上、中旬到貨。9月下旬至10月份,國內大豆進口到貨數量相當少。據海關統計,2003年10月份我國進口大豆到貨量僅為69萬噸,明顯少于其他月份的大豆到港量,因此大豆原料供應減少是去年秋季行情上漲的原動力。
今年1月份正值傳統的新春佳節,但國內對于大豆的進口熱情依然高漲。據海關統計,2004年1月份我國進口大豆到港量達到了198萬噸,這一數量高于前一月(即2003年12月)的156萬噸,較上年同期(即2003年1月)的129萬噸更是大幅增加。與去年秋季行情相比,今年的春季行情在大豆原料供應上并未產生任何障礙。但是春節期間席卷亞洲的"禽流感"在我國迅速蔓延開來,禽類養殖業受到嚴重打擊,受此影響,豆粕的銷售量急劇下降,國內大豆加工廠豆粕庫存量居高不下,因此,生產節奏放緩,很多廠家停工,使得豆油市場供應量出現了階段性的減少。
其次,從市場需求來看。秋季是一年中市場需求的傳統旺季,9、10月間國內大型集團已開始為元旦小包裝備貨,而終端消費市場在國慶、中秋期間需求明顯放大,因此需求旺盛是推動去年那波秋季行情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反觀今年春季,由于年初對于油脂市場普遍看好,因此今年春節期間持貨過節的商家比往年明顯增多,節后補貨的商家所采購的數量相對偏少,而終端用戶的需求在春節后便步入淡季,在較高的油價面前市場成交十分清淡。
最后,從市場表現來看。在去年的秋季行情中,大豆進口斷檔使得豆油及豆粕價格同步上漲,在大豆色拉油從6000~6100元/噸上漲至8000~8100元/噸的同時,國內豆粕價格從2200~2250元/噸的價格上漲至3100~3150元/噸,同期漲幅與豆油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油廠獲利豐厚。
而今年春季的行情則與之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春節過后的2月上旬,受"禽流感"蔓延的影響,國內豆粕價格受到壓力,小幅下跌,銷量減少,這一階段豆油的市場表現活躍,價格穩步上揚,國內大豆色拉油價格最高達到了7800~7900元/噸的水平。但由于豆粕銷售受限,此時油廠的經濟效益并不理想。2月中、下旬,"禽流感"對市場的影響逐步淡化,飼料廠前期積壓已久的豆粕需求集中釋放,導致豆粕價格迅速上漲,2月末國內加工進口大豆的地區豆粕報價達3100~3200元/噸,比月初的2650~2700元/噸上漲450~500元。豆粕價格的迅速上漲使得油廠經濟效益改善,也為豆油價格的下跌騰出了空間。這一階段盡管CBOT豆油屢創新高,但由于需求清淡,國內豆油市場不漲反跌,2月末大豆色拉油價格為7650~7700元/噸,較月內的最高價下跌了150~200元。
通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今年春季CBOT大豆、豆油期價創出新高的同時,國內豆油市場的價格卻未能突破去年的高點。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國際市場對國內行情的大方向有所指引,但在具體行情的波動過程中,仍要視市場的供需關系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