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6月13日消息:據貿易商稱,由于國際植物油價格下跌,印度種植戶可能會選擇增加播種谷物,減少油籽作物的播種面積。
貿易商指出,如果食用油價格疲態(tài)持續(xù)下去,農戶很可能不會大規(guī)模播種花生或者大豆,相反會選擇播種棉花、粗糧甚至甘蔗等作物。如果收獲期間食用油價格仍然呈現(xiàn)下跌,農戶就會增加銷售油籽。
目前印度食用油價格的跌幅不如國際市場那么顯著。不足三個月的時間里,國際毛豆油價格跌幅超過了150美元/噸,而棕櫚油產品的跌幅達到了120-130美元。印度國內食用油價格同樣下跌,不過幅度偏小,據稱原因之一就是政府沒有調整關稅,特別是棕櫚油關稅。
自2003年11月14日以來,政府制定的毛棕櫚油和24度精煉棕櫚油基礎價格一直保持不變,分別為每噸504美元和552美元,這些要遠遠高于國際價格。甚至對于毛豆油,目前的基礎價格628美元也遠遠高于到貨成本價格540美元(5月31日時政府把基礎價格從710美元調低到了628美元)。
印度政府制定基礎價格的目的在于防止進口商低報價格,偷逃關稅,但是目前進口商交納的實際關稅要遠遠高于名義上的65%(毛棕櫚油)和45%(豆油)。
貿易商說,政府看來并不愿意跟隨國際價位來調低食用油的基礎價格,擔心這樣做會導致在關鍵播種期間價格暴跌。但是從貿易角度來看,市場相信政府遲早會調低基礎價格,因為國際價格還有下跌空間,這正是出于這個原因,貿易商目前并不進口任何食用油。印度在5月份只進口了252,852噸食用油,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進口量為724,630噸。
國際植物油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國大豆進口放慢,此外全球新豆產量預計創(chuàng)紀錄。
據美國農業(yè)部稱,2004-05年度(10月到次年9月)世界油籽產量預計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3.78億噸,年比增長4200萬噸。而另一方面,馬來西亞棕櫚油庫存預計到6月底達到三年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