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亞洲銹菌準備不足
美國大豆協會6月3日說,包括美國農業部在內的聯邦機構沒有對可能暴發的亞洲銹菌做好準備。協會總裁羅恩·海克說,大豆協會正在敦促農業部“更快地制定出一項國家政策,以控制和緩解美國大陸存在的亞洲大豆銹菌隱患”。大豆協會在一份已準備好的聲明中說,目前協會正在“盡力促使農業部及其它一些政府機構采取關鍵步驟,確保在銹菌出現時,其影響可以得到控制”。
大豆協會說,許多行動是農業部、環保局及其它聯邦機構所必須采取的,這些行動對減少銹菌隱患至關重要,比如說,準許使用能有效殺滅大豆銹菌的除菌劑,在銹菌暴發前確保各地有足量的此類除菌劑等等。
巴西將嚴加審核出口大豆
在至少兩批含有除菌劑的大豆遭到中國拒絕之后,巴西目前已開始對大豆貨物進行更加嚴格的衛生控制。據路透社報道,預計巴西農業部食品安全司下屬的衛生機構很快就會做出這樣的雜質限量規定:在國內外銷售的大豆,其所含粉塵、植體等雜質的數量不得超過1%。目前的雜質限量標準為2%。
另外,上周中國又拒絕了第三批巴西大豆,理由是這批大豆含有一種叫做“萎銹靈”的有害成份。據業內人士向新聞界透露,中國檢疫部門已暫時禁止嘉吉的巴西分公司、路易·達孚亞洲公司、ADM公司的巴西分公司、來寶谷物以及三家巴西公司向中國出口巴西大豆。
中國可能取消部分巴西訂貨,轉而訂購新茬美國大豆
巴西谷物出口商理事會總裁塞果·門德斯上周說,由于中國有關方面設置壁壘,巴西出口商可能無法向中國提交200萬噸大豆。“由于中國的禁令,幾乎一整批貨都擱淺了。向中國出口大豆,風險實在太大了”,門德斯說。他說,如果再耽誤下去,中方就會找機會取消合同,進而在今年晚些時候從美國訂貨。“中國的雜質限量標準設定得那么低,出口商不可能去冒那個險”,他說。門德斯說,到5月份為止,中國已訂購了估計有500萬噸的巴西大豆,而巴西出口商目前的實際交貨量為300萬噸。顯然中國想重新商討這些訂貨,他說。
中國仍將是油籽進口國
《植物油天地》中有一篇報道說,盡管中國的農業生產已有顯著增長,但仍滿足不了國內對油籽、油籽產品及糧食的需求,中國將不得不繼續大量進口。“根據我們的評估,在2004-2005年度,中國大豆壓榨業70%以上的需求將不得不靠進口來滿足”,該文說。
該文還對近來有關中國購買商以雜質為由拒絕大豆交貨的消息進行了評論。《植物油天地》說,中國的檢疫部門最近拒絕了一些除菌劑含量為0.06%的大豆,這一標準遠遠低于0.2%的國際最大含量標準。
“這在很大程度上給南美洲以及國際市場帶來了不確定因素,使價格疲軟在5月份的后半月里進一步加劇”,該文說。“有報道說中國壓榨商計劃在2004年7至12月將大豆進口量削減40-50%,市場的不確定性因此而變得更加顯著”。
泰國尚未決定是否取消5%的豆粕進口稅
泰國商務部內貿司司長斯端波·約馬查仁說,在6月3日的會議上,泰國政府負責飼料粉的小組委員會仍未決定是否取消5%的豆粕進口稅。由于豆粕價格過高,國內牲畜行業的飼料粉生產商、豆粕用戶以及農場主一直在敦促政府取消該稅項。農場主要求取消進口稅的呼聲尤其突出,他們說取消豆粕進口稅有助于降低養豬成本。但是,當地的豆粕生產商反對這一提議。
近來豆粕價格已從每公斤9-10銖上漲至每公斤15銖。價格的上升是由全球產量下降引起的,產量下降推動著世界豆粕價格的上升。
斯端波說,小組委員會同意成立一個由政府官員和相關行業代表共同組成的聯合委員會,以研究泰國的豆粕市場和豆粕價格以及關稅削減的影響。他說,在做出關稅削減決定之前還有一次會議,屆時小組委員會將考慮研究結果。但是,小組委員會還沒有確定下一次會議的日期,斯端波說。
由于天氣干燥以及中國可能取消訂貨,大豆類產品期價下跌
在可能出現干燥天氣以及中國可能取消大量訂貨的情況下,6月3日大豆類產品收盤價下跌。由于豆粕基價疲軟,有關老茬大豆供貨緊張的預測似乎有點站不住腳,但這可能意味著壓榨進度并不比4月份慢得太多,有些人認為壓榨進度沒有放慢說明大豆供貨量超過了預計。盡管大豆基價處在高位,但近幾周內有些地區的基價已開始趨于平緩。6月30日的庫存報告將為今后大豆供貨的緊張程度提供重要參考,但等到報告出來時,7月份合約將已經進入交貨期,8月份的大豆期貨能否作為老茬大豆的貨源之一可能會成為問題。因此,8月份的豆粕和豆油更加有可能反映老茬大豆供貨潛在的緊張。7月份大豆期貨價格下跌$15.98為$296.15,8月份下跌$13.87為$286.78,9月份下跌$13.60為264.00;7月份豆粕期貨價格下跌$12.90為$280.54,8月份下跌$14.00為$273.15,9月份下跌$13.23為$259.92;7月份豆油期貨價格下跌$23.37為$615.08,8月份下跌$22.71為$607.15,9月份下跌$17.42為$59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