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分布逐漸區域化
目前我國大豆壓榨業已逐漸形成五大壓榨圈共存的格局。這五大油脂壓榨圈包括:以黑龍江九三油脂集團和吉林德大油脂公司為代表的東北壓榨圈;以大連華農公司、秦皇島金海油脂公司、河北匯福糧油公司、山東益海油脂公司和山東黃海油脂公司等企業為代表的環渤海壓榨圈;以江蘇東海糧油公司和南通寶港油脂等企業為代表的江浙壓榨圈;以東莞華農油脂、東莞嘉吉油脂、南天油粕和南海糧油等企業為代表的華南壓榨圈;以四川金石油脂和陜西邦淇油脂為代表的內陸壓榨圈。其中,日處理大豆1000噸以上的榨油企業主要分布在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和廣西等沿海地區。這7個地區共有千噸以上的大豆壓榨企業63個,大豆日處理能力為14.4萬噸,占全國千噸以上榨油企業總加工能力的73%。這種相對集中的產能分布,也將有利于企業間的競爭,形成規模化經營。
國際大型供應商進駐中國壓榨業
全球最大油籽壓榨商之一的邦基集團正在中國收購第一家工廠以擴大在華業務。而新加坡來寶公司也表示計劃進入我國大豆壓榨行業,當前該公司已在廣東地區租廠壓榨大豆,同時還在尋求其他投資項目。ADM董事長表示,將考慮提高在我國大豆行業的投資。除此之外,全球最大的谷物供應商嘉吉公司以及新加坡豐益集團也開始進入我國大豆市場。這些國際壓榨巨頭的進入,將進一步掌控國內進口大豆的分銷市場,國內沿海中小企業將面臨更加艱難的經營環境。
國內大型油廠進一步擴大產能
伴隨著國外資本對國內大豆壓榨行業的不斷滲透,黑龍江九三油脂開始在天津興建大豆壓榨廠,以此對抗國外公司在我國大豆壓榨業的擴張勢頭,其在天津的惠鑫大豆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已竣工投產,而中國鴻一企業的制油廠項目在龍海市港尾鎮也落成投產。去年7月底,吉林省李官奇大豆纖維項目奠基儀式在白城工業園區舉行、榆樹大豆蛋白分離項目奠基,去年8月中旬重慶紅蜻蜓在江蘇興建新項目。另據最新消息稱,大連華農集團公司和中盛糧油工業控股公司已經在和國外投資者談判,以期擴大實力。這一系列即將興建和已經投產的新項目,將加大“本土”壓榨企業同“外來”企業進行對抗的整體實力,同時,“本土”壓榨產能的快速增長也將是一把雙刃劍,適者生存的形勢也將更為明顯,國內大豆壓榨行業面臨全面洗牌。
大豆產業規模化經營亟待形成
目前國內大豆壓榨行業競爭異常激烈,從根本上考慮,國內大豆產業的整體羸弱,需要政府、企業共同謀劃,從產業基礎層面改善當前大豆生產、經營方面的種種劣勢,以擺脫國內大豆產業所肩負的“不可承受之重”。
大豆振興計劃需要進一步增強豆農收益。自2002年開始,國家在東北和內蒙古四省區實施了1000萬畝高油高產大豆示范,從而拉開大豆振興發展計劃的大幕。2004年我國大豆產量達到1800萬噸,豆農收益也有所提高。但相對于低廉的進口豆,國產豆依然沒有競爭實力,目前的國產豆還僅限于東北當地油廠采購。而國際市場上北美和南美地區大豆產量穩步增加,可以預期,今后國際豆價的上漲幅度將小于國內市場,國產大豆競爭力將進一步下降,從而削弱豆農的種植積極性,因此需要進一步增強豆農收益,維護其種植大豆的積極性,弱化國內企業對進口豆的過分依賴。
大豆壓榨企業需要參與國際期貨市場。據悉目前我國國內只有3家國有谷物貿易企業被允許進入國際期貨市場進行交易。而近年來許多國內大豆壓榨企業在從海外進口大豆時,由于沒有進行必要保值性操作而造成巨大損失。鑒于上述情況,提議允許部分企業進入國際期貨市場進行合理的保值交易。
今后我國大豆產業注意避免“拉美化”陷阱。在“2004中國秋季糧油飼料研討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程國強研究員便提出了此問題。為此我國應盡快建起大豆產業聯盟性質的組織,通過類似美國大豆協會的聯合組織共同對抗國外企業的壟斷行為,改善現有的大豆進口政策,由一個企業聯合組織集中與各大貿易商進行大豆的集體談判,增加我國大豆國際采購談判的砝碼,搶奪我國大豆的國際定價權,提高我國大豆產業的國際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