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8月21日消息:據專家分析,干散大宗貨運市場的海運費率很可能在未來一年半出現下跌,原因在于供需更趨平衡。但是隨著船運費率波動加劇,想要預測走勢將會變得很有難度。
今年2月份,反映干散貨運價的波羅的海指數(簡稱BDI,Baltic Dry Index)創下今年高點。廣泛用于裝運大豆和糧食的巴拿馬級貨輪的運費在今年2月份也創下高點,比去年9月份高出75%。但是自那以后,巴拿馬級貨輪費率下跌,到6月22日的跌幅達到68%,而在這之后的三周內,運費再度飆升77%。
盡管長期看來運費將會呈現降低趨勢,但是由于中國進口原材料,對燃煤需求提高,因此目前海運費率將會維持在相對高位。
中國對燃煤需求的增長,也和原油價格創紀錄、中東局勢不穩有關。周五, NYMEX原油期貨在亞洲市場逼近每桶49美元。摩根士丹利公司數據顯示,目前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油價已經比2000年初上漲了62%,攀升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的高位。
自從6月份以來,大量的鐵礦石和燃煤恢復運往中國。而在此前的5月份,受中國宏觀調控措施的影響,中國暫時停止進口原材料。
據道瓊斯新聞社報道,諾維船運經紀公司Fearnleys首席經濟學家加勒·哈默稱,亞洲經濟的發展形勢,特別是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將會決定更長時間內干貨運費的走勢。2003年,亞洲占到全部干貨大宗貨輪運輸數量的60%,而歐洲占到30%。
哈默稱,要想評估近期到中期內的貨運需求,就需要把目光轉向東方,關注那里對鋼鐵、燃煤以及糧食的需求。而貨輪供應能力在今后兩年基本不會有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