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運費/升貼水 » 正文

13家船運公司醞釀漲價 遠洋運費將沖新高

  作者: 來源: 日期:2005-04-25  
     近日,由中遠、長榮、馬士基等13家大型航運企業組成的TSA(泛太平洋運價穩定協議組織)正在與客戶進行一年一度的談判,以確定新一年的海運價格。

    據悉,TSA稱5月1日起將大幅調升運費,建議東行至美西航線,每40英尺箱增收28

    5美元;經巴拿馬運河或蘇伊士運河至美東,每40英尺箱增加430美元。此外,TSA還提議每40英尺箱征收400美元旺季附加費。

    這是繼遠東班輪工會4月1日起上調亞洲(除日本)/北歐/地中海航線的運費后,TSA為海運價格添的第二把火。相關人士對此事都相當敏感,談判結果如何目前還不得而知。但可以預料的是,我國的遠洋運費將隨著TSA的談判水漲船高,漲價在所難免。

    市場行為還是壟斷特權

    在TSA的談判“進行時”。中海集裝箱運輸公司的一位市場人員告訴記者,每年的5月以后就進入了遠洋航運旺季,從這個角度說,海運價格上漲幾乎是沒有懸念的。中外運集裝箱運輸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經理也向記者證實,海運運費在5月份肯定會上漲,現在只是上漲幅度的問題。該經理向記者介紹,對于航運企業來說,TSA的建議價類似于某種市場技巧,用以試探客戶的底線和市場反映。他表示,航運企業的實際運作價往往比TSA的建議價低,因為到底如何定價,還是取決于市場的供求關系。

    節節上漲的海運費讓航運公司賺了個盆滿缽滿。僅以中海集運股份公司為例,2004年上半年,中海集運僅班輪業務一項的營業額就達到98.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6.6%。而中國貨主協會副會長蔡家祥則認為,航運企業有壟斷定價的嫌疑。他表示,班輪公司不與貨主協商,集體壟斷定價,嚴重破壞了傳統的國際貿易慣例和班輪運輸秩序。

    對此,長榮海運駐北京首席代表陳文傳有不同的看法。陳文傳表示,目前各大航運公司的競爭都很激烈,價格完全是市場主導,并不存在“壟斷”之說。TSA的談判只是為了維持運費的穩定,這樣對貨主也是有利的——因為他們在與收貨人簽訂貿易合同時,可以將海運成本的因素考慮進去。

    事實上,回顧2004年的海運市場,我們可以發現屬于典型的船方市場:貨量多,艙位少。這種市場供求的不平衡賦予了航運企業的強勢地位,使得他們在價格方面有更多的話語權,這種話語權終歸是市場供求關系制造的。

    是什么鼓動運費高升?

    “這不是海運價格的第一次上漲,也絕對不會是最后一次上漲。”這是一些業內人士對5月1日運費上漲的判斷。

    一般看來,油價上漲,成本增高,幾乎成為運價上漲的必然理由。中外運集裝箱運輸的一位經理表示,現在的市場是貨多船少,運費上漲是必然趨勢。他告訴記者,去年航運旺季的時候艙位往往供不應求,有時甚至出現訂了艙也不得不甩貨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運費上漲也就不足為奇了。另外,“油價持續走高,租船的租金也一直上漲,現在船的租金甚至達到了每天2~3萬美元。比低谷時高了2~3倍。”該經理解釋道。

    除了顯性成本的上升外,貨量不平衡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壓力。據悉,航運企業由中國到國外的航線往往可以滿載運營,但是回國的航線就出現了攬貨困難,“艙位利用率能達到60%我們就謝天謝地了。”一位從事集裝箱運輸多年的人士向記者表示。

    安邦物流分析師張曉牧認為,油價占海運成本的比例大約為10%,因此船公司對油價遠沒有航空公司那么敏感,不斷高企的油價不是運費上漲的合理借口。他表示,日益嚴重的壓港現象才是運價高升的“罪魁禍首”,隨著全球貿易量的持續上升,現有的港口建設已經無法滿足運力增長。再加上美國和歐洲的港口裝卸效率不高、擴建能力不大,壓港現象短期不會得到有效緩解,船公司的運力將進一步緊張,從而導致海運運價穩步上漲。

    此次TSA在與客戶談判時,就將“壓港問題”作為了漲價的主要理由。

    在陳文傳看來,航運市場有可能在年底出現拐點。陳表示,年底將有一批集裝箱船下水,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加運力,平衡市場的供求關系。“以長榮為例,年底就有5艘8000標箱的超級集裝箱船下水。或許會緩解運力供不應求的局面。”

    運費高漲的后遺癥

    不斷高漲的海運運費雖然讓航運企業心花怒放,但是,運費高漲產生的后遺癥也不可小覷。面對日益高漲的海運運費,很多貨主企業只好在出口時簽訂FOB合同(離岸價,即買方支付運費),進口時簽訂CIF合同(到岸價,即由出口商支付保險及運費)。據蔡家祥介紹,目前在我國的進出口貿易中,有80%以上的出口貿易條款是FOB條款,80%以上的進口采用CIF條款。支付海運運費的一方基本都在國外,因此外方往往有權力指定外國的航運公司安排運輸,這樣一來我國航運企業只占到市場份額的約20%,有80%的利益被外國船公司拿走了。從長遠來看,這無疑會削弱我國航運公司的競爭力。

    另外,持續高漲的海運運費可能造成航運企業的部分客戶流失。安邦物流分析師張曉牧認為,自從中美航權放開以來,往返于中國和美國之間的飛機增加了不少航班。海運運費的高漲和壓港現象的惡化會將一部分客戶推向航空運輸。對于那些貨量小、附加值相對較高的貨物,很可能會改變運輸方式,棄海運而選空運。

    但是航運企業對此并不感到憂慮。中海集裝箱運輸的一位操作人士向記者表示,運費的上漲不會影響出口貨量,因為海運費用占貨物總價值的比例并不高,還在貨主承受范圍之內。而陳文傳也認為,客戶會在他們認為合理的價格中做出自己的選擇,除了價格外,航運企業提供的服務也是客戶考慮的主要因素。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