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費作為進口大豆的一個重要成本,它的下跌無疑降低了中國大豆的進口成本。近期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價格高位震蕩所產生的影響力度,也因船運費下跌而相對減弱了。
“大豆航運費的下降是在整個國際航運價格下跌的背景下出現的。”鑫國聯期貨執行董事奚家松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但是與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BDI)相比,大豆航運價格下跌時間比較滯后,下跌幅度較小。”
國際航運市場運價,在經歷了2001和2002年價格低谷后,從2003年開始干散貨等運價開始大幅上漲。2003年,BDI指數從1738點上升到4765點,增長了174.17%。2004年寬幅震蕩,12月份曾突破過6000點,在觸及6100點附近后出現回落,當年報收在4740點附近,同比下跌2.64%。2005年,BDI指數經過年初的震蕩后,3月底開始一路下滑,目前已跌至2200多點,跌幅達60%。
“在這種背景下,大豆航運費下跌是必然的。二三月份中國國內豆粕價格大幅上漲,使得壓榨企業獲利豐厚。在高回報和對下游需求將要恢復的良好預期下,國內壓榨企業大幅增加進口大豆的數量,受到中國大豆進口的支撐,大豆航運價格較干散貨航運指數晚下跌了半個月。”奚家松指出,“國內豆粕市場經過短暫的繁榮后,價格快速下跌,下游需求也并沒有如預期的那樣快速恢復,來自中國的大豆需求開始疲軟。這導致了運往中國的航運費開始下跌,近期下跌有加速的趨勢。”
黑龍江天氣期貨的數據顯示,大豆航運價格從6月中旬開始加速下跌,一個月的時間,運費從56美元/噸左右下跌至42美元/噸,跌幅25%。航運費的下降降低了進口大豆的成本。3月中旬,當時CBOT大豆期貨即期合約在680美分/蒲式耳時,從美國運至中國港口的美國大豆車船板價格高達3200~3300元/噸,而近期CBOT大豆在700美分/蒲式耳時,進口價格回落至3050~3150元/噸。
上海大陸期貨分析師高嚴榮告訴記者,由于中國前6個月進口大豆數量同比大幅增加,目前國內暫時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這使大豆國際航運費將有所抑制,短期內國際大豆航運費回升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