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想象,兩倍于國內實際大豆壓榨需求的大豆加工產能,除使得油脂企業產能閑置、固定資產投資浪費外,還因此束縛了我國整體大豆加工業的向前發展。因為參與競爭的企業過多,最終形成了眾多企業在同一個行業里“爭食”,誰都“吃不飽”,而且誰也都發展不起來的尷尬現狀。
為此,筆者通過深入分析國內外大豆及其制品市場現狀,詳細闡述了全球大豆、豆油和豆粕的供求關系,并提出了通過抑制豆油進口和促進豆油、豆粕出口的綜合策略,相信可有效地提高我國大豆壓榨產能的實際利用率。
今年初商務部對全國大豆壓榨產能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大豆壓榨總產能為7000萬噸,遠高于此前業內人士估計的6000萬噸。然而,我國的實際大豆壓榨需求僅為3000萬噸左右,產能超過需求兩倍多,油脂加工企業產能閑置和資產浪費十分嚴重。
根據這樣的情況,從現在開始,即使我國不再新擴建大豆壓榨工廠,以我國大豆壓榨需求每年增長10%的速度計算,也要等到八年以后,我國的實際大豆壓榨產能才會達到7000萬噸。
那么,如何盡快地充分利用這些閑置產能,避免浪費和業內低水平競爭,已是近些年業界急需破解的難題。
——我國大豆壓榨產能過剩情況具體分析
若想解決我國大豆壓榨產能過剩的難題,就必須深入了解其產能過剩到何種程度。所以,下面我們就來詳細分析一下我國大豆壓榨產業的實際狀況與產能之間的差異:
1、2004年我國自產大豆1800萬噸,今年產量可能略減,但估計減幅不大。國產大豆中有900萬噸可作壓榨原料;我國大豆年進口量在2000萬噸以上,估計年消耗榨油大豆量為3000萬噸左右。可見,我國實際大豆壓榨量與7000萬噸的產能還差4000萬噸。
2、目前,我國豆油年產量500萬噸左右。如果依我國大豆7000萬噸的壓榨產能和18%的平均出油率計算,我國豆油產量理論值可達到1260萬噸。因此,我國豆油的年產量還可擴增760萬噸。
3、我國目前豆粕年產量在2300萬噸左右,以7000萬噸的壓榨產能和79%的平均產粕率來計算,我國豆粕理論年產量可達5530萬噸,比目前的實際產量要多出3230萬噸。(詳見表1)
表1:我國大豆實際壓榨情況與產能關系對比表 單位:萬噸
原料及制成品 |
實際壓榨量 |
壓榨產能 |
實際與產能之差 |
大 豆 |
3000 |
7000 |
4000 |
豆 油 |
500 |
1260 |
760 |
豆 粕 |
2300 |
5530 |
3230 |
資料來源:新華社多媒體數據庫
(作者:新華社經濟分析師 馮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