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份中國大豆供需數據預估: 2004/2005年度,我國大豆新增供給量預計達到4255萬噸,其中國產大豆供應量為1805萬噸,進口大豆供應量為2450萬噸。該年度大豆榨油消費量預計達到3000萬噸,較上年度增長550萬噸,其中包含750萬噸國產大豆榨油量以及2250萬噸進口大豆榨油量。
本周(7月25日到29日)外盤豆價盤整、國內豆粕價格振蕩盤跌態勢持續。油廠高報低走普遍。飼料企業保持即用即買的采購策略。市場成交未見大的起色。畜牧養殖恢復緩慢,四川豬病令飼料銷售蒙上陰影。總體情況沒有好轉。目前,廣東地區的豆粕報價在2630元/噸,比上周下跌20元;江蘇東海的報價是2620元/噸,下跌50元;山東地區目前的報價是2620元,比上周下跌30元。大連華農報2550元,比上周下跌150元。本周各地四級油價格小幅陰跌,大部分報價在5000-5050元。
本周國內油廠壓榨虧損增加。各地油廠在面對豆油的銷售淡季以及豆粕采購旺季不旺的情況下,紛紛停工檢修,以此來緩解豆粕新增供應的壓力。根據粗略的計算,以大豆到岸成本2950元/噸來計算,大連地區壓榨企業將虧損90元,山東地區虧損在70元左右,廣東地區虧損65元,江蘇有60元左右虧損。
目前國內市場上漲信心不足,人民幣升值令國內市場短期利空凸現,國內飼料企業更加觀望惜買,各地油廠后市庫存壓力較大,效益在短期內難以得到改善。近期在四川省發生的人-豬鏈球菌感染,此疫情仍舊有擴大的趨勢,鑒于該病毒有一定的傳染性,并且由豬引起,將直接導致豬肉消費的下降,影響國內飼料消費。從目前疫區飼料銷售情況來看,較正常時期大約下降了50%,可見其影響的幅度還是不小。而豆粕作為飼料主要原材料也絕不會幸免,這就使得本就疲軟的現貨再度陷入困境。豆粕消費受到抑制將直接殃及大豆,最終將致使大豆價格下滑。98、99年發生在江蘇部分地區豬群爆發流行豬鏈球菌II型,豬只發病率和死亡率高達50%,同時可引起與病豬有接觸人員的感染與死亡,損失極其慘重。可以想象在需求不力的情況下,大豆價格必將再顯疲態。
從國內大豆現貨市場情況來看,過去幾個月大豆進口量大幅上升,大豆進口超出了需求,導致我國大豆庫存明顯增加,同時,由于今年以來國內油廠的壓榨量并沒有增加,國內每個月的大豆壓榨量基本上維持在200萬噸左右,壓榨量連續數月低于進口量,使得油廠和港口的大豆庫存不斷增加。進入夏季后,菜籽油和棕櫚油也進入了油品市場,使得本來就不景氣的豆油需求更難有起色,這些都會影響后期對大豆的進口需求。從大豆價格的變動特征看, 9、10月份是新年度大豆收割和銷售的集中時期,價格一般會出現下滑趨勢,10月份的價格一般會達到一年中比較低的位置,11、12月會有小幅回升,但幅度不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