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副總裁王富田8月1日向記者表示,在國際海運中大宗貨物(諸如鐵礦石、大豆等)新增運量中,中國的增量占到其中的60%,雖然由于中國鋼鐵業調控帶動海運市場走低,但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因素”在國際海運業中日益重要的作用。
王富田是在國際海運(中國)年會2005的新聞發布會上做上述表示的。7月末,代表國際海運干散貨市場的波羅地海綜合運價指數(BDI)降為1851,跌破2000點關口,成為今年新低。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因素”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由于中國在這兩年的國際海運市場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多,今年中國國內的宏觀調控對國際海運業(特別是干散貨市場)帶來重大影響。
據悉,今年以來,國際油價高企,鐵礦石價格大幅攀升,國際貿易摩擦不斷,中國國內宏觀調控措施不斷加強和完善,國際航運市場尤其是干散貨和郵輪市場劇烈波動,已經引起國內外業界的普遍關注。王富田透露,今年11月1日中遠及其他相關部門將在上海召開第二屆國際海運年會,著重探討下一階段世界經貿及國際航運市場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