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行業專家周三稱,進入2006年,海運費率很難漲到上年的峰值,因為貨輪裝運能力超過了需求的激增速度。
油輪、干散貨和集裝箱市場運價經過了罕見的連續兩年上漲,這主要是受到中國需求急劇增長,全球經濟復蘇,以及國際貿易增長的有力驅動,但是自去年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后就一直緩慢回落。
雖然需求依然旺盛,所有的主要船運指數從歷史角度來看也依然偏高,可是已經低于上年的歷史最高水平。但是,今年船運市場的供需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這反映在運價上。
Clarkson船務服務公司分析師李·羅利稱,去年最大的變化就是世界油輪供應一直在增加,并且已經超過了依然穩中增長的需求。
就石油運輸來講,主要出口路線上的運價遠遠低于去年的水平,當時運價創下了30多年來的最高點。在美灣到日本的基準路線上,巨型油船運價下跌了近60%。
由于原油價格高企,OPEC和國際能源機構已經調低了2005年需求增幅預測,不過調整幅度略小。分析師指出,沒有舊船拆毀,也使得今年運價無力強勁上漲。
分析師稱,裝運能力增加,加上舊船拆毀率偏低,這將使得干散貨船運費率遠遠低于上年水平,集裝箱的命運同樣如此。集裝箱主要用來裝運象玩具和電子產品等成品。
分析師表示,由于貨輪裝運能力日益增長,長線投機商可能找機會,退出這個行業。自九月份以來,歐洲和亞洲地區的運價已經跌了15%,而中國到美國西部沿海的運價也比上年同期跌了20%。
亞洲造船廠的訂單已經多得,油船改建訂單也延續到了2009年,船運費率面臨的壓力看來只能逐漸增加。
一位分析師稱,運價看來會保持下跌。他回想到了80年代經濟衰退的時候,當時貨輪供應過剩,需求增長緩慢,導致大多數船商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