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亞洲幾家比較大的航運公司都公開表示,明年的海運費會持續下跌,日本第三大船務公司川崎汽船株式會社估計,明年整體海運費將下跌5%。
“雖然亞洲至歐、美航線運載需求上升,但是近段時間由于燃油費高企、碼頭停泊費上升,令航運公司面臨成本持續上升的問題,抵消了這些運載需求上升帶來的盈利,如果明年運費繼續下調,對我們船公司和貨主來說卻是個好消息,最起碼成本可以降低了,降低成本其實就是盈利呀。”在深圳鹽田港的一家船公司負責人陳先生說。
韓國最大航運公司韓進海運的相關人士表示,集裝箱的供應量于2007年下半年達到高峰,同時還有不少大型新船下水,這都是海運費持續下降的原因。
根據各大專業機構的預測分析來看,航運市場今年已經呈現出走低的趨勢。以歐洲線為例,往年的7月份應該是該線的旺季,而今年卻推遲至8、9月份才到來;今年下半年船公司兩次策劃要加收旺季附加費,結果都以失敗告終。另外,世界前二十大班輪公司在2004年之前訂造了大批集裝箱船舶,運力在未來2年內出現過剩的可能性加大。
“航運市場呈現出一定周期性。在世界經濟增速回落的背景下,2006年運力過剩可能難以避免,”國信證券分析師林小姐認為,“航運業在2005年達到景氣周期頂部。隨著原油價格的持續上漲,航運業的燃油成本已經從當初的占總成本25%左右上升到了目前的35%左右,這大大增加了航運業的成本;外貿增速放緩的趨勢和集裝箱貨物價值量的增加,使港口吞吐量的增長低于預期。”
2日,反映國際航運市場景氣度的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BDI)收3030點,在去年12月份,該指數曾到過6208點的高位,在今年3月份,該指數曾探到了1717 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