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加工壓榨 » 正文

缺乏協調機制外資加快大豆業壟斷布局

  作者: 來源: 日期:2006-02-13  
     自2004年大豆危機以來,跨國糧商正在形成對我國大豆加工行業的壟斷布局,使我國的大豆行業出現了"拉美化"傾向,深層次的矛盾也逐步顯現出來。  

    外資形成壟斷布局

    目前,外資企業正在形成對我國大豆加工業的壟斷布局。僅ADM、嘉吉和邦基三大跨國糧商已經掌握我國近1/3的大豆加工能力,如果加上金光、正大等,外資已控制我國40%的大豆加工能力。若按有效加工能力計算,國內大豆加工實際被外資控制50%以上。尤其是2004年大豆危機引發行業重組洗牌以來,隨著國內中小企業的停產關閉,外資進一步加快了擴張步伐。如ADM已經參股13個工廠(約1500萬噸加工能力),2005年通過其控股的托福公司欲收購華農集團30%的股份;嘉吉已在東莞、南通投資建廠(約250萬噸加工能力);邦基已收購山東三維。

    另外,我國大豆進口供應也主要由少數跨國糧商控制,如ADM、邦基、嘉吉、路易達孚四家公司壟斷了我國80%的進口大豆貨源。如按此趨勢發展,今后2~3年內,跨國糧商將完成壟斷我國大豆加工行業的戰略布局。

    國產大豆進一步被擠壓,主產區有可能出現"賣豆難"問題。2004年我國進口大豆2023萬噸,超出國內生產的20%,進口大豆的激增嚴重擠壓國產大豆市場空間。2005年1~7月,我國進口大豆達1487萬噸,全年進口約達2100萬~2300萬噸,有可能創進口新記錄。國產大豆每年9月上市后,一般在次年3月份銷售完畢。但調查表明,到2005年8月,上年的國產大豆還有近20%的庫存積壓。需要重視的是,隨著沿海地區外資主導的大型加工廠逐步取代內地企業,對國產大豆的采購將進一步萎縮,這對實施我國大豆產業振興戰略嚴重不利。

    全行業繼續大面積虧損,國內企業遭遇生存危機。據調研了解,國內絕大部分大豆加工企業持續兩年巨額虧損,已經有多家企業停產關閉,有的則瀕臨破產,銀行不良貸款增加,形成引發金融風險的潛在因素。

    行業發展缺乏協調機制

    導致我國大豆行業形勢嚴峻的原因錯綜復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缺乏行業組織協調機制。由于沒有行業組織協調機制和整體規劃,再加上各地區招商引資、投資沖動的作用,近幾年大豆加工能力建設嚴重失控。按照目前國內市場需求測算,大豆加工能力只需3000萬噸,而實際加工能力已經達7000萬噸,加工能力嚴重過剩。同時,信息不暢、信息服務薄弱問題突出,導致行業無序發展、惡性競爭嚴重。2004年全行業遭遇重創,本應痛定思痛地及時建立健全行業組織協調機制,但迄今為止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其次,缺乏防范和控制國際市場風險的意識和手段。大豆是我國對外開放最早的農產品,但國內企業普遍缺乏國際市場風險管理意識。如國內期貨市場、遠期合同等風險管理工具不健全,市場發育不成熟,不能有效防范和控制國際市場風險。也有企業反映,由于目前外匯管理政策的限制,企業不能進入國外期貨市場交易,2004年許多企業因此損失慘重。

    第三,不公平的競爭環境和國際貿易規則。目前少數幾家跨國糧商掌握著美國、巴西和阿根廷等主產國大豆的收購、倉儲和出口碼頭等設施,控制著全球70%以上的大豆貨源。世界大豆貿易基本被跨國糧商壟斷,已無公平競爭可言。與此同時,世界大豆價格由代表美國市場供求關系的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決定,并不能有效反映全球市場的供求情況。中國作為一個占全球1/3的大豆進口大國,卻沒有定價話語權,不得不接受不公平的定價機制。

    大豆問題帶來的影響

    首先,影響大豆主產區農民增收。進口大豆已明顯打壓國產大豆價格,2005年大豆價格比上年同期降低近20%,影響農民增收目標的實現。

    第二,對國內市場穩定和國家糧食安全不利。目前豆油是我國第一食用油源,占國內食用油消費的38%,豆粕則為養殖業提供60%的蛋白原料。大豆行業既關系國計民生,也對畜產品價格乃至宏觀經濟意義重大。我國2003年10月開始的糧價上漲,除國內供需趨緊等因素影響外,美國芝加哥期貨市場大豆價格暴漲則是直接誘因。在我國市場全面對外開放的背景下,今后國際市場風險向國內傳遞不可避免。若大豆行業被外資全面壟斷,既不利于國家宏觀調控、保持市場穩定,也是國家糧食安全的隱患。

    第三,直接影響國內就業。大豆加工過去一直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前幾年加工廠平均規模為日處理300噸大豆,能夠吸納120個勞動力。近幾年來,隨著外資的擴張,平均規模已擴大到2000噸,吸納勞動力僅180人。每百噸加工能力吸納的勞動力從40人降到9人,減少了77%。顯然,大豆進口和國內加工規模急劇增長,帶動的中間需求主要來自國外,并沒有帶動國內勞動力就業的擴大。這并不符合我國工業化中期階段以解決就業問題為基本目標的戰略思路。同時,大量中小企業的關閉破產,也影響到中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

    警惕"拉美化"陷阱

    如果不扭轉大豆行業繼續惡化的形勢,后果將不可設想。當前尤其要警惕和防范跨國公司對我大豆進口和加工行業的全面壟斷,防止大豆行業落入"拉美化"陷阱。

    首先,盡快制定大豆產業發展規劃,近期應要求各地暫停批準新增大豆加工項目。加快出臺反壟斷法,全面評估外資壟斷對就業、市場和產業安全的影響。切實采取措施扶持現有中小型大豆加工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其次,抓緊建立和完善大豆行業組織。要總結上海市行業協會發展署的經驗,在有關部委成立行業協會促進和管理機構,制定行業協會發展規劃,建立"業必歸會"制度,推動行業協會發展,加強行業的自律和管理。由行業協會負責對大豆進口實行統一對外、集體采購制度,推廣長期供貨合同模式,打破跨國公司對進口的壟斷。

    第三,把大豆加工納入國家糧食安全應急體系建設。建議在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西部選擇5~6家年加工50萬噸大豆以上的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作為應急加工定點企業。在自然災害或其他突發事件引起市場波動時,定點企業按照國家要求承擔應急和調控任務。同時,將定點企業作為組織中小企業、發展行業協會的核心,引導行業規范、有序發展。建議國家在稅收和儲備糧油政策上給予相應支持,如對定點企業實行收購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先征后退政策,安排一定的大豆和豆油儲備計劃等。

    第四,加強市場風險防范與管理。應建立國際市場風險控制應急機制,要在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制度創新,解決好國有糧食企業進入期貨市場交易和風險控制問題。

    第五,鼓勵具有國際貿易經驗的大中型糧食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直接掌握國際糧源,建立穩定的國際糧食供應鏈,阻斷跨國公司的風險轉移鏈條,保障國內糧食安全。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