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3日,天頤科技發布了2005年度業績巨虧3.5億元的預虧公告。
“簡直是一場地震”
對天頤科技冷不丁發布這樣的巨虧公告,包括池平在內的多數投資者都沒有想到。
“簡直是一場地震”,池平開門見山地評論道。作為天頤科技的投資者,池平是在看到本報1月11日《天頤科技遭“彈盡糧絕”之痛》的報道后與記者聯系的。
23日,公司的預虧公告這樣說,“由于公司流動資金的嚴重短缺沒有得到有效緩解,導致公司的生產經營處于間斷狀態,主營業務收入也比去年同期大幅度地減少,公司管理層初步預計2005年度將產生重大虧損,累計虧損額為3.5億元。”
公司的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去年9月底,公司凈利潤為-2738.1萬元。現在的預虧金額說明四季度集中虧損近3.2億元。
天頤科技披露2005年度虧損的主要原因為:計提應收賬款、壞賬準備等資產減值準備,清理資產、往來賬款損失及經營性虧損等原因。具體財務數據以2005年年度報告披露為準。
“我不是專業的投資人士,也不是專業的會計分析人員,對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我只能略知一二。不過我對天頤科技公布預虧的公告感到遺憾,為什么?披露的信息太少,只是籠統地說了幾項如壞賬準備啦、清理資產、往來賬款損失及經營性虧損等等,無法使我們(投資者)了解更多內容,巨虧作為重大事件草草披露,這對我們不公平。”池平說。
查閱公司去年三季度財務報表,公司總資產74615.90萬元,因為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等原因,一下子就虧掉了總資產的一半,說明公司的資產虛得可怕,而公司的應收賬款、其他應收賬款包括存貨并不很多,突然計提大量損失使投資人不免質疑其報表的真實性。
“早就對天頤科技的報表感到懷疑,如今看來,摻了大量的水,什么時候包不住了,就露出馬腳了。”池平無奈地說。
買天頤科技不是心血來潮
買天頤科技的股票,對池平來說并不是心血來潮。
用池平的話來說,他是生意人,從事的是與油脂生意完全不同的買賣。近年來,由于經營得法,善于運籌,錢是賺得越來越多了。
“偶然的機會”,池平回憶道。“我雖然不做油脂生意,2004年我的一個客戶卻讓我幫他買某品牌的5000桶食用油。5000桶!你知道,這是一筆不小的買賣。”
精明的池平立即意識到這是一個賺錢良機,他在詢問了經銷商的報價后,迅速趕到這家食用油的北京總經銷商處討價還價。
“當時我覺得5000桶是很大的數字了,對方必然會在價格上有較大折讓。”池平笑著說,“你猜怎么樣?人家待理不理的,價格比一般經銷商還要高!他們說,‘5000桶,我們五一做活動,一個稍大的超市一天就賣了3萬桶’,厲害吧?”
結果池平最后只得在下面的分銷商處做成了這筆交易。“賣的這么火,如果買入做食用油的上市公司的股票,豈不是一個很好的點子?”經過咨詢證券公司的工作人員,池平以6.5元左右的成本買入2萬股天頤科技--這個華中地區最大的菜籽油生產和銷售基地,也是我國惟一一家以油菜開發、種植、加工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同時也是農業部確定的“長江流域雙低油菜產業示范企業”。
“如今已經有相當損失了。”池平有些心疼,他持有的天頤科技27日收盤價2.34元,不算機會成本已經虧了8萬多元。
“報表不實有證據”
“上市公司業務繁雜,作為公眾投資者,大部分人難以對公司的財務情況進行真偽的辨別,所以機械地分析報表得出結論的可靠性只能依賴上市公司的職業道德了。”
池平的意思是只有上市公司提供真實有效的財務報表,一般投資者才能做簡單有效的分析,否則如果上市公司提供虛假報表,大部分投資人難以辨別,在具體投資時,也只能“假做真時假亦真”,迷迷糊糊的做掩耳盜鈴式的投資了。
“什么時候泡沫破了,你才意識到巨大虧損的原因,天頤科技報表不實有證據。”池平分析說。
在池平看來,天頤科技就是一個泡沫。與預虧公告同時公告的,還包括天頤科技對外借款補充公告。
這則公告說,“為支持本公司的發展,解決本公司短期流動資金的不足,經荊州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協調,本公司在2004年從荊州市財政局、荊州市建委、荊州市古城國有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借款金額共計6735萬元,在2005年度已償還805萬元,現借款余額共計5930萬元……”、“目前上述借款均已逾期,本公司將根據有關會計政策將上述借款在2005年度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具體處理情況詳見2005年年度財務報告。”
上述借款事項天頤科技未及時履行相應的信息披露義務,公司“特向廣大投資者深表歉意”。
“看到了吧?借了6000多萬元根本就是在做體外循環,沒人知道,等知道時,股價已經跌的一塌糊涂,你還能怎么樣?哭都來不及!”池平憤憤地說。
“這些借款都是2004年10月、11月甚至2005年1月到賬的,資金這么緊張,按理說應該珍惜吧,可你看看那6700萬!”池平提醒本報記者。
2005年3月8日公司與湖北天發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土地使用權轉讓意向書》,而天發集團是公司第一大股東,這則事項構成了關聯交易。公司在未履行相關程序的情況下,于2005年4月5日預付6700萬元購買土地的相關款項,該筆款項在2005年第一季度報告和第三季度報告會計科目預付賬款和應收賬款已反映,該筆交易形成了大股東占用資金。
不過令人吃驚的是該土地已由天發集團抵押給了銀行,且未能及時解除抵押。公司竟然在支付巨額款項后才發覺。
這意味著,公司剛剛經過荊州市人民政府的協調而得來的6735萬元幾乎悉數交給了大股東。
這意味著,公司慷慨解囊,拿了6700萬元寶貴的資金換取了一張廢紙,第一大股東用欺詐的手法騙取了公司的巨額資金。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此時已經快到油菜籽的收購旺季,公司一方面嗷嗷待哺,聽任精良的設備閑置,一方面把寶貴的資金“舉之與人,如棄草芥”,自斷生路,這到底是什么緣故呢?
“利益,公司第一大股東湖北天發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可能自顧不暇,讓上市公司墊背。”池平說。
期待早日解決資金占用
池平認為,既然資金是公司的血液,早日使公司恢復的救命之道首先是資金的問題。
“期待早日解決資金占用,先使企業活著”,池平深知“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的道理。
資料表明,除了上述的6700萬元被大股東占用外,天發集團由于資金周轉困難,分別于2002年10月、2002年1月、2003年10月從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北京天頤陸洋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天頤陸洋科技有限公司以拆借的方式占用本公司資金2000萬元、1700萬元、1500萬元,累計5200萬元,以上事項未履行相關的審議程序。此外天發集團還于2004年1月份分三次以拆借的方式占用公司資金累計6100萬元。
以上三項天發集團累計占用公司資金18000萬元。
日前,中國證監會副主席范福春指出,年內必須解決上市公司資金占用問題,并堅決遏制“前清后欠”問題的產生。凡是清欠和股改能夠結合在一起解決的,要結合起來做;對有些短期內難以進入股改進程的,清欠工作要先行。范福春表示,違規占用上市公司的資金,是對上市公司法人財產權的侵犯,是嚴重損害公司和廣大中小股東權益的違法行為,是上市公司健康發展的巨大障礙,對此必須限期依法糾正。對不主動清欠的,要追究法律責任。解決資金占用問題,總的要求是?加強領導、提高認識、落實責任,深入開展清欠攻堅戰。
池平的盼望似乎有了希望。
“仍不能樂觀,天發集團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一分錢還逼死英雄好漢呢!況且天發集團持有的天頤科技股份已經有一半被凍結。”池平不無憂慮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