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我國目前對生物柴油還沒有一個可參照的標準,工作組已將生物柴油的標準化工作提上議事日程。
作為原糧食部的直屬院校,武漢工業學院擁有農產品加工中心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以及劉大川、黃澤元、陳文麟等眾多在油脂領域卓有建樹的專家,糧油、食品加工方面的科研實力雄厚。
***相關報道:
長江日報報道: 明年起,超市貨架上的各類國產食用調和油,不僅其包裝上“成分構成”欄必須清楚地標有菜油、大豆油等食用油的調和比,而且各大油料廠家在加工過程中還須嚴格依照國家統一制定的技術標準組織生產。這標志著今后老百姓可實現食用油的明明白白消費。
在昨日武漢工業學院舉行的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油料及油脂技術工作組成立大會上,國家糧食局標準質量中心主任杜政透露,除食用調和油將實行新的生產標準外,今年還將對新近興起的生物柴油等其他類油料生產,總共制訂31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杜政介紹,由于目前糧油業實行的許多舊標準是依據當時國家追求糧油數量背景下制訂的,其中有相當部分已難以適應當今老百姓對食品健康的要求,也有一些新興的油脂油料產品生產目前基本上還沒有標準可依。甚至許多廠家為了迎合老百姓的健康需求,在糧油加工過程中隨意添加各種增白劑、營養素、色素等有害于人體健康的附加成分,造成了糧油加工市場的混亂,客觀上也為我國食品安全體系的構建埋下了隱患。
“像目前許多廠家生產的轉基因大豆食用油,雖然在出廠時都標明有‘轉基因’字樣,但大多數企業將其標注在包裝袋(盒)的不起眼處。不過,今后隨著糧油標準制訂的逐步修正和完善,這種現象都將會被禁止?!倍耪f,糧油標準其實就是規范農產品生產加工的一種技術法規,老百姓憑借這種技術法規,既可以了解糧油的品質和安全性能,也能維護自己的消費權益;各地工商質檢部門則可借此進行有效的市場執法。
據了解,截至目前,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已整合近百家科研院所、糧油企業,分別建立了糧食、油脂及油料、儲藏和農產品機械等4個技術工作組,計劃在“十一五”期間重新制定和修訂400-500項新的技術標準。其中,設在武漢工業學院的油脂及油料工作組將專門對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奶油和生物柴油、植物蛋白等油料油脂產品,制訂100余項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