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豆產業面臨外資蠶食。自2004年以來,跨國糧商正在形成對我國大豆加工行業的壟斷布局,使我國的大豆行業出現了“拉美化”傾向,深層次的矛盾也逐步顯現出來。據統計,1995年大豆進口量與國內產量的比例為80 萬噸∶1350萬噸,到2005年,大豆進口量與國內產量的比例為2659萬噸∶1830萬噸,國內消費逐步轉向依賴國際市場。目前,外資企業正在形成對我國大豆加工業的壟斷布局,僅ADM、嘉吉和邦基三大跨國糧商已經掌握我國近1/3的大豆加工能力,如果加上金光、正大等,外資已控制我國40%的大豆加工能力。迫于外商強大的資金運轉能力,國內中小企業大部分已停產關閉。
轉基因大豆具有明顯優勢,國產大豆在競爭中處于下風。目前,我國的大豆種植規模較小,黑龍江專業農戶的規模也只能達到150畝左右,而美國、巴西大豆農場的生產規模遠遠超過我國,導致我國大豆種植成本比美國高出33 %。此外,美國所種植的大豆,基本上是轉基因大豆,主要用于榨油,而國產大豆主要用于制作豆制品。目前,國產大豆的出油率為16%-17%,而進口轉基因大豆的出油率一般在19%-22%。大豆的出油率每差一個百分點,加工10 萬噸大豆,效益就相差1500萬元。國產大豆已逐步退出國內榨油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