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加工壓榨 » 正文

中國大豆加工行業路在何方?

  作者: 來源: 日期:2006-08-02  
     世界大豆生產現狀

    據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數據表明:2004年全球大豆總產達21690萬噸,占主要油料作物總產的57%。美國、巴西、阿根廷是大豆的主產國,而中國的大豆產量僅次于阿根廷,位居第四,四國大豆產量之和占世界總產量的90%。值得注意的是在20年間,四國產量比例發生巨大變動,20年前美國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64%,巴西占16%,中國占10%,阿根廷占5%,但隨著全球大豆消費需求強勁增長,上世紀90年代初期,由于全球大豆市場供求失衡所引發國際大豆市場價格大幅上揚,直接刺激了南美、巴西和阿根廷種植大豆的熱情。2001/2002年度以來,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總產量已經超過美國。2004年,美國大豆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40%,巴西占24%,阿根廷18%,中國大豆產量為1760萬噸,只占8%。

    大豆加工業行業現狀

    在發達國家,現代大豆加工業主要以高技術、高產量、高效益為特征的大豆深加工企業為主。

    2004年,全球用于加工的大豆占總產量的82%,大豆制品銷售額平均年增長12%。美國和日本是全球大豆加工強國,產品種類多,應用領域廣。近年來,大豆主產區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加工業正迅猛增長。中國近幾年的大豆初加工能力平均為5000萬噸。至2005年,中國大豆的年加工能力已接近6800萬噸。“十一五”末,可基本形成中國現代大豆加工業的構架,實現工業化大豆食品占大豆食品總消費量的40%以上。

    預計2005年中國大豆產量為1700萬噸,大豆進口可能達到2450萬噸左右,豆油進口也可能達到200萬噸左右。中國大豆加工行業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正在逐步加強,國際市場大豆價格的變化對國內市場價格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加大。

    全球食用油市場穩定增長,一般每年增速為3%~5%。總部位于漢堡的行業刊物《油世界》表示,2005/2006年度豆油產量增至3470萬噸,將超過3436萬噸的預期消費量。就中國市場而言,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食油9公斤以上,農村人均消費食油8公斤以上。如果加上食品加工等用油量,全社會人均消費食油量可能已達到11.5公斤左右,食用油消費總量約1700萬噸左右,其中進口量約為450萬噸。

    中國大豆加工的最大行業是浸油業,年加工大豆能力已超過3000萬噸,是中國大豆產量的2倍以上,但是效益低下,平均噸加工利稅小于等于50元。

    不同地域的油脂企業由于受其自身條件的限制,企業生產成本、銷售、盈利情況也各不相同。沿海企業,其進口油料進廠接卸、產品出口費用低;產成品主銷區的企業,其產品銷售市場優勢大,出貨及時、運出費用低;原料主產區企業占據原料購進和原料運輸優勢。總體上,豆油加工企業全部依靠規模效益,日加工能力在1000噸以下的中、小工廠,半數以上處于倒閉、停產、半停產狀態。

    事實上,國內的壓榨能力又是遠遠過剩的。截至2004年年底,中國共有日處理大豆200噸以上的大豆壓榨企業169個,總加工能力為日處理大豆23.37萬噸,按300個工作日計算,折合年加工能力7010萬噸。中國現有大豆壓榨能力是豆粕市場實際需求的2.6倍以上,大豆壓榨業的年綜合平均開工率不足40%。

    另外,大型大豆壓榨企業的布局不盡合理,一港多廠的現象已經在大連、東莞等港口城市出現,加劇了企業的經營難度和經營風險。在山東一些沿海城市,同一個港口并列著數家日處理量在1000噸以上的油廠,而且現在還在興建新的大型榨油廠。油脂行業規模大,但競爭不規范。

    中國豆粕2005年的形勢嚴峻。一般來說6月是豆粕的消費高峰,但是2005年的消費高峰卻遲遲未到,這說明飼料行業對后市沒有信心。另外,榨油廠現在還面臨著進口油的競爭,目前進口的一級豆油與國內的四級豆油價格幾乎持平,前者每噸5200元,后者5150元,這對國內榨油廠相當不利。

    伴隨著2003年大豆壓榨行業的高利潤,國內壓榨規模繼續攀升至7000萬噸/年,大大超過了國內消費需求。其后始于2004年4月的進口大豆價格暴跌拉開了壓榨行業整合的序幕,不少風險控制不當的壓榨廠在當年一度受到重創。另外,從生產技術方面來看,中國目前大豆浸油工業90%以上采用“高溫脫溶”工藝。而“高溫脫溶”所得豆粕,在高溫作用下,蛋白質發生“過度變性”,目前國內、外在理論與生產實踐方面,均認為“過度變性”的豆粕已失去加工功能,只能用作飼料。大豆每噸加工效益在60元以下,80%以上的浸油廠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

    大豆蛋白加工業行業現狀

    據有關專家分析,中國大豆分離蛋白的年消費量達到8萬噸沒有問題,按國內價格計算,產值可達到180億元。其中僅飲料行業就可用6萬噸,接近100億元的產值。據估計,中國對大豆蛋白的消費量將會持續上升,不排除每年增長10%以上的可能。而中國目前除傳統大豆加工品外,現代工業化大豆加工能力不超過50萬噸□包括分離蛋白、速溶豆粉、脫腥豆粉等,即生產量不足需求量的1/10,為中國大豆蛋白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大豆蛋白加工是最近10多年來中國大豆加工利用的新方向。其加工工藝和傳統大豆加工工藝的區別在于大豆經過浸出法提取油脂后,豆粕在低溫條件下脫除溶劑,大豆蛋白質基本不變性。利用此低溫脫溶豆粕(俗稱白豆片)可以進一步生產出大豆蛋白粉、大豆組織蛋白、大豆濃縮蛋白、大豆分離蛋白等大豆蛋白產品。

    中國現今已有30余家生產大豆蛋白的企業,可以生產大豆組織蛋白、大豆濃縮蛋白、大豆分離蛋白。其中,大豆分離蛋白是主要品種。2002年,這些企業使用大豆40萬噸。其中,大豆組織蛋白生產使用大豆5萬噸,大豆分離蛋白和大豆濃縮蛋白使用大豆20萬噸。盡管現在大豆蛋白系列產品在大豆產業中還不占影響地位,但是從發展趨勢看,大豆蛋白系列產品的加工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中國僅有吉林前郭、黑龍江三江、湖北云夢等少數廠家生產大豆蛋白。近幾年,隨著中國植物蛋白應用市場的日益擴大,尤其是肉類制品行業應用量的迅速增加,國內又紛紛投資興建大豆分離蛋白加工廠,如雙匯集團、九三油脂集團等實力雄厚的企業。目前,中國國內大豆蛋白廠已超過40家,設計生產能力超過20萬噸/年。加上新增的生產線,2005年底生產能力突破30萬噸/年的規模,與美國不相上下。中國大豆蛋白企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新產品開發滯后,產品品種較為單一,應用領域窄,產品附加值低。產品質量遠低于國際水平,盡管價格較低,但銷量依然無法提高。生產規模普遍偏小,導致成本高,競爭能力偏弱。

    面對大豆蛋白這一快速成長的市場,行業競爭趨于激烈,跨國公司也在積極尋求商機。以世界500強之一的杜邦公司為例,2001年杜邦收購了湖北云夢縣的蛋白廠,2002年5月合資成立杜邦鄭州蛋白有限公司,2002年10月合資成立杜邦雙匯漯河蛋白公司,三家企業共同構成了杜邦在內地蛋白質生產基地的布局。ADM公司則在2004年在山海關建立了大豆濃縮蛋白生產基地。金城油脂公司則在江蘇建立了一家大豆蛋白纖維工廠。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