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周豆粕周報:短期難轉勢
周五,黑龍江集賢地區豆粕報1840-1870元/噸;京津冀地區2000-2060元/噸;遼寧地區在1910-1960元/噸;江浙地區2030-2070元/噸;河南地區2020-2150元/噸;山東地區2040-2100元/噸;廣西地區2060-2090元/噸;廣東地區成交2080-2100元/噸附近,湛江的現貨價格成交2040元/噸左右,部分油廠停機限產。
三、市場分析
相比美盤的大幅下挫,國內豆粕現貨市場已經相當抗跌,本周市場繼續穩中略跌的行情,價格盤整,基本面消息和期貨走向沒能給價格上漲有力的支撐,因此盡管部分地區上調了報價,但市場反映成交情況一般。從上周后期,在缺乏利好消息刺激的情況下,市場普遍很關注上周五晚農業部發布的供需報告,雖然最終出臺的報告向好,調低了新季大豆的產量預估值,但市場對此視而不見,CBOT期價繼續下跌,使得國內現貨市場隨之穩中走弱。隨后美盤在周一早盤創下8個半月新低,嚴重影響了市場的情緒,業內不太敢訂貨,成交較為一般,部分地區繼續以低價吸引采購,山東沿海和張家港地區成交出現放量,其它地區成交依然一般。接下來的幾天國內大部分油廠報價持穩,仍有部分油廠不顧外盤走跌,小幅上調報價,但并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周五由于連盤的意外反彈,部分油廠趁勢提價,豆粕現貨成交價格穩中略漲,市場給予的支持力度暫時還不夠。據了解,近期油廠成交情況比前期要好,只要價格合適,成交相對比較容易,而廠家也會視庫存情況相應調整價格,部分地區豆粕庫存壓力減小幅度可觀。整體來看,國內大豆供應總體仍在較高的水平,這也使得豆粕的產出量保持在較高水平,因此盡快出貨是廠商的主要目的,一些地區的油廠也在進行調整,比如停機、限產等,而部分地區油廠之間競爭激烈,低價促銷對當地市場的沖擊較大。分析認為影響本周豆粕價格走勢的主要原因如下:
影響因素:
1、局部地區豆粕供應壓力減輕,但沒有根本緩解
本周國內油廠開工總體看還是比較正常,仍有部分地區油廠停機、限產或者預備停產檢修,有的地區油廠掌控得較好,目前豆粕庫存壓力并不大,但由于大豆存量充足,油廠還將繼續生產,以消化庫存大豆和爭取獲得較大的效益,因此后期豆粕產出量和市場供給量將有所增加,市場供給壓力不會有根本緩解,但如果需求趨增,則供給壓力會有所釋放。
2、進口豆粕數量空前龐大,沖擊國內市場
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在7月份進口豆粕37,036噸,略高于6月份的豆粕進口量35,997噸。1至7月份的豆粕進口總量達到了623,724噸,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0.84倍,使得我國五年來首次成為豆粕的凈進口國。分析認為,雖然今年以來國內粕價基本在低位運行,但印度、巴西豆粕相比之下價格更低,價格優勢明顯。此外,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最新預測,2005/06年度中國豆粕進口預計高達90萬噸,高于上年的6.9萬噸。同期中國豆粕出口將會降低到35萬噸,低于上年的63萬噸。以廣東為例,黃埔港目前還有近6萬噸進口豆粕庫存,銷售有難度。
3、養殖行情將繼續有所好轉,短期需求仍難大幅擴增
本周國內養殖補欄情況到底如何暫時沒有新的好消息出現,但近日國內外又爆出禽流感事件,江西、湖南鬧出“豬瘟”,盡管雙節前有季節性消費旺季,但目前國內疫情的再現,足以抵消季節性消費旺季帶來的利多,也可以說下游養殖行情進展仍不明朗。據業內人士透露,由于養殖效益不穩定、加之雞苗、幼豬價格較高,補欄仍比較一般,但目前市場基本認可后期養殖業情況將好于前期,由此帶來的豆粕消費也將會相對較好,這也使得業內一些人士覺得粕價有望上漲,但是短期來看需求還是難以明顯增長。
4、第3季度國內進口大豆供應繼續充足
雖然7月份我國大豆進口量大幅減少,但進口大豆庫存壓力仍未得到減輕,預計目前國內港口和油廠進口大豆庫存量仍超過350萬噸,這意味著3季度進口大豆供應充足。根據我國裝運南美和美國大豆的進度推算,8、9月份進口大豆到貨量將會繼續下降,預計8月份進口大豆到貨量在220-230萬噸左右,9月份進口大豆到貨量為200萬噸左右。
5、天氣炒作漸入尾聲,預期豐產壓力顯現
隨著時間的推移,今年夏季的天氣炒作趨于結束,大豆期價也跌到近幾個月來的低點。8月份是大豆生長關鍵時期,大豆處于灌漿階段對降水有一定要求。因此,降雨的預報導致期價大幅下跌。和8月初的美國國家氣象服務中心發布的長期天氣形勢圖相比,目前的天氣形勢,中西部未來兩周的氣溫將下降、降雨將增加。天氣預報分析,短期降雨情況良好,中長期干熱但仍屬于正常。如果后半個月天氣情況與目前基本一致,2006年夏季天氣題材炒做的也就沒有更多的新意。
6、基差和海運費提高增加大豆進口成本
周四美國農業部公布的出口銷售報告顯示,截止8月10日(周四)一周的美國陳豆凈出口銷售量為25.76萬噸,處于市場預測的15-30萬噸區間內;新豆銷售45.48萬噸,高于交易商20-30萬噸的預估區間。美國大豆出口進度加快,帶動美灣大豆基差連續收高。當前美國GULF至中國CNF價格為276美元/噸,南美到中國CNF價格為278美元/噸,盡管CBOT期價下跌,但船運費的升高使得中國進口大豆的價格仍維持在270美元/噸以上,周內9月船期進口大豆到港成本仍在2600元以上。
綜上所述,本周油廠粕價整體穩中有跌,豆油價格回落,但油廠仍有微利,預計短期內國內粕價仍將持續弱勢,窄幅振蕩。在供應相對充沛的大前提下,市場比較關注外盤走向和國內需求情況,由于豆粕價格長期低迷,目前的價位抗跌性較強,廠商盼漲,會尋機適當提高報價,實際成交情況還要看市場需求如何。后期需關注國際國內大豆主產區天氣變化、美盤走勢以及美國基金的動向、國內油廠開工水平、各地養殖補欄、豆粕需求等情況。
一周熱點
- 2021-03-22南美大豆市場一周聚焦:雷亞爾匯率上漲,大豆價格連續第二周下跌
- 2021-03-22全球油籽市場一周要聞:原油市場暴跌,油籽市場漲跌互現
- 2021-03-19數據賦能養豬新時代! ——省飼兒燃啟智能育肥新希望&養豬機器人下線儀式
- 2021-03-19中美外交峰會舉行前,中國連續三天大筆買入美國玉米
- 2021-03-19阿根廷農戶已預售1189萬噸大豆和1910萬噸玉米
- 2021-03-19截至3月17日,烏克蘭玉米出口已達1500萬噸
- 2021-03-19南美專家:2020/21年度阿根廷玉米收割工作完成3到4%
- 2021-03-19阿根廷降雨放慢玉米和大豆作物惡化速度
- 2021-03-192021年3月18日世界主要期貨收盤價格一覽表
- 2021-03-19美國對華大豆出口最新統計:對華銷售總量同比增長1.9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