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豆產量預計達到30.93億蒲式耳,比上月預估值提高1.65億蒲式耳。由于8月份降雨及時,而且氣溫溫和,全國大豆單產預測值從先前預估的39.6蒲式耳提高到了41.8蒲式耳。本月預計2006/07年度美國大豆出口量達到11.25億蒲式耳,較先前預估值提高3500萬蒲式耳,國內壓榨量預計達到17.65億蒲式耳,較先前預期調高1500萬蒲式耳。大豆期末庫存預計達到5.30億蒲式耳,高于期初庫存4.85億蒲式耳。
在阿根廷,大豆用量主要集中在國內壓榨行業,因此2006/07年度的大豆出口預計將會降低到700萬噸。巴西2006/07年度的大豆出口可能降低到2600萬噸,原因在于國內供應前景趨緊。
美國農業部預計中國大豆加工廠將會在2006/07年度進口創紀錄的3200萬噸大豆,比先前預期高出了50萬噸,也高于修正后的2006/07年度進口量2770萬噸。
國內展望
夏末天氣有利,極大改善了美國大豆單產前景
8月份美國出現了及時降雨,氣溫溫和,有助于大豆作物單產潛力改善。雖然在西部平原以及南部地區,早期干旱天氣給大豆作物造成的一些損害已經無法彌補,但是8月份的降雨還是顯著改善了大豆作物狀況。今年美國大豆產量預計為30.93億蒲式耳,比上月預測值高出了1.65億蒲式耳。雖然收獲面積維持在7390萬英畝,但是全國大豆單產預計提高到每英畝41.8蒲式耳,高于上月預估的39.6蒲式耳。美國農業部本月調高了衣阿華、伊利諾斯、內布拉斯加、明尼蘇達和密蘇里的大豆產量,這五個州占到本月大豆產量調高幅度的83%。到本月結束,美國全國大豆收獲將會全面展開。
由于大豆再次獲得豐收(僅次于2004年的創紀錄產量),這就為2006/07年度國內用量以及出口強勁增長奠定了基礎。由于中國大豆進口預計提高,美國農業部本月調高了美國大豆出口目標,預計達到11.25億蒲式耳,這要比上月預測值高出了3500萬蒲式耳,遠高于2005/06年度的出口9.45億蒲式耳。美國大豆出口前景良好的另外一個原因在于,南美出口商在今年秋季構成的競爭很可能減弱,原因在于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結轉庫存可能趨于緊張。
美國大豆供應充足,也將有益于國內大豆壓榨廠,所以美國農業部將陳豆壓榨量調高1500萬蒲式耳,達到17.4億蒲式耳。截止到7月份的11個月里,2005/06年度的累計壓榨量達到15.97億蒲式耳,這要比上年同期提高3100萬蒲式耳。2006/07年度的大豆壓榨量預計達到17.65億蒲式耳,比上月預估值調高1500萬蒲式耳。
美國大豆壓榨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于豆粕出口需求,由于豆粕的低價具有吸引力,這將有助于全球消費量提高。美國農業部預計豆粕價格達到每短噸147.50-177.50美元,這意味著美國豆粕成本將會創下七年來的低點。美國農業部預測2005/06年度和2006/07年度的豆粕出口分別達到765萬噸和810萬噸。如果預測成為現實,下一年度美國豆粕出口將會創下1997/98年度歷史紀錄以來的最高點。由于墨西哥(幾乎是美國豆粕在北美的唯一市場)的進口提高,也是本月調高美國豆粕出口的一個原因。相反,迄今為止,當前年度的美國豆粕消費量比上年降低了0.4個百分點,這也和美國農業部上月預測目標3340萬噸相一致。2006/07年度美國豆粕國內用量將會恢復溫和的增長,同比提高2%。
此外2006/07年度美國豆油出口預計達到12.50億磅,同比提高5000萬磅。由于印度、中國以及歐盟的進口強勁提高,下一年度美國豆油出口量獲得提振。就目前來說,美國國內豆油供應量相對國內外需求來說綽綽有余,實際上7月底的豆油庫存達到31.30億磅,這也是歷史上任何月份的最高記錄。但是到了今年底,隨著生物柴油產量的擴張,庫存將會逐步消耗,因此2007年9月底的豆油庫存將會減少到26.44億磅。隨著新工廠加速投產,可能很快對豆油價格產生溫和的利多支持。2006/07年度的豆油平均價格預計為每磅23.00-27.00美分,和上月預測值持平。國內植物油市場的類似趨勢也有助于價格上漲,本月預計全球2006/07年度的豆油庫存趨緊,庫存用量比將會創下三十年來的最低水平。
盡管大豆的需求增長強勁,但是供應量的增幅更為突出。因此到2007年8月底,美國大豆期末庫存將會提高到5.30億蒲式耳,高于期初庫存4.85億蒲式耳。由于美國大豆作物狀況改善,這有助于大豆界轉庫存提高,這也導致近些周來大豆價格受到壓力。
實際上,許多地區的現貨價格已經低于政府貸款率水平,因此農戶有可能在收獲季節獲得貸款差額補貼。在伊利諾斯中部,8月份大豆現貨報價平均為每蒲式耳5.21美元,低于上月的5.59美元,比上年同期低1美元。2006/07年度全國大豆平均價格預計為每蒲式耳4.90到5.90美元,相比之下,2005/06年度的平均價格為5.68美元。
國際展望
南美出口商和美國激烈爭奪大豆制成品市場,但是大豆市場的競爭減弱
巴西和阿根廷供應商在全球大豆和制成品市場上開始扮演更為專業的角色。阿根廷大豆加工廠在制成品貿易商變得更具有主導地位。2005/06年度,阿根廷豆粕出口達到2470萬噸,比上年提高21%。就下一年度來說,阿根廷豆粕出口有可能達到2600萬噸。如果成為現實,這將占到全球豆粕貿易量的將近一半,而在十年前,阿根廷所占的份額只有30%。相反,在豆粕和豆油出口上,巴西出口商就不如阿根廷對手那樣有優勢,而是要面對高額出口稅,高企的匯率以及運輸成本。由于巴西大豆壓榨廠在爭取貨源上競爭不過出口渠道,所以2005/06年度大豆壓榨降低,豆粕出口也降低到1270萬噸(低于上年的1420萬噸)。就2006/07年度來說,巴西豆粕出口可能再度降低,出口預計為1260萬噸。相反,巴西豆粕在全球豆粕貿易中所占的份額也將降低到2006/07年度的23%,低于1990年代中期的40%。
除了對中國的大豆出口外,阿根廷大豆出口相對較少,這也使得國外市場越來越多被美國以及巴西所主宰。由于阿根廷聚焦于國內壓榨,因此2005/06年度的大豆出口降低到了730萬噸,低于上年的930萬噸,而且到2006/07年度時將會降低到700萬噸。不過巴西2005/06年度的大豆出口將會提高到2675萬噸(高于上年的2010萬噸)。巴西2006/07年度的大豆出口將會降低到2600萬噸,主要因為國內供應趨緊。
需求強勁,國內產量降低,中國大豆進口提高
美國農業部預測中國將會在2006/07年度進口創紀錄的3200萬噸大豆,比上次預測提高50萬噸,也高于修正后的2005/06年度進口量2770萬噸。如果這些進口預測成為現實,中國將會占到2006/07年度世界貿易量增幅的80%以上。中國2006年國內大豆產量略有降低,從上年的1635萬噸減少到1620萬噸。
中國2006/07年度的豆粕消費量預計達到3040萬噸,同比提高9%,這是大豆進口強勁增長的關鍵。中國豆油消費量預計達到850萬噸,增幅達到10%。盡管國內壓榨強勁提高,迪納是豆油進口預計將會達到180萬噸。過去幾個月的進口步伐遲緩,導致2005/06年度的豆油進口預測值降低到了160萬噸。
炎熱天氣導致俄羅斯葵花籽產量和出口前景降低
俄羅斯葵花籽作物主要是在南部地區種植,西部靠近烏克蘭和還還,東部地區靠近里海地區。今年8月份出現了熱浪天氣,正值葵花籽作物的單產形成關鍵階段。雖然俄羅斯的葵花籽產量預計將會達到非常高的水平(原因在于播種面積提高7%),但是2006年產量預估值預計為620萬噸,比上月預測值低了30萬噸。2006/07年度俄羅斯葵花籽出口也調低了40萬噸。
盡管俄羅斯產量降低,全球2006/07年度的葵花籽產量預計提高到2900萬噸,主要因為保加利亞、羅馬尼亞以及中國產量增幅更高。
由于播種面積達到創紀錄的70萬公頃,保加利亞的葵花籽產量預計達到創紀錄的90萬噸。羅馬尼亞的播種面積也出現了類似的擴張,產量預計達到創紀錄的145萬噸。因此這兩國有能力填補俄羅斯葵花籽出口降低的缺口。
印度花生產量預計降低,主要因為播種面積降低
印度農業部報告顯示,今年花生面積將會降低到600萬公頃,低于去年的690萬公頃。由于印度西部和南部地區的主要花生產區降雨延遲,造成夏播花生面積降低。隨后印度西部突降大雨,造成當地洪水泛濫,可能也導致播種無法進行。由于播種面積降低,美國農業部預計2006年印度花生產量為590萬噸,低于先前預估的670萬噸。
花生油也是印度第二大國產植物油來源,僅次于菜籽油。如果花生減產,將會導致印度增加進口棕櫚油活和則豆油。去年印度油籽產量豐收,所以2005/06年度印度植物油進口降低到了520萬噸,低于上年的590萬噸。但是由于新季油籽產量降低,這可能導致2006/07年度植物油進口重新回到590萬噸。印度2006/07年度的豆油進口預計達到190萬噸,同比提高15萬噸。
自今年開始以來,國際棕櫚油價格穩定增長,印度政府試圖通過降低進口關稅,以避免國內植物油的消費價格上漲。8月份,毛棕櫚油和精煉棕櫚油的進口關稅分別調低到70%和80%,比以前減少了10個百分點。但是這一調整對于當前年度幾乎沒有影響,因為該年度就要結束。本月將2005/06年度印度豆油進口調高到195萬噸,比上月預測值調高了25萬噸,但是棕櫚油進口降低到了310萬噸,調低了2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