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豆加工已經成為我國油脂工業的主角。在我國億噸以上的油料年加工能力中,大豆年加工能力已超過7000萬噸,占我國整個油料加工能力的70%。在2005年全國1043個入統食用植物油加工企業的1384.1萬噸食用油產量中,大豆油為709.6萬噸,占51.27%。由此可見,大豆加工與其它油料相比,已經成為我國油脂工業的主角。
第二、大豆油在我國食用油消費市場上已經名列前茅。根據計算,2005年在我國食用油2095.9萬噸的總供給量中,大豆油為787.6萬噸(含國產大豆油139.6萬噸、進口大豆油169.4萬噸和進口大豆2659萬噸的折油478.6萬噸,),占37.6%;進口棕櫚油433萬噸,占20.7%;菜籽油431.7萬噸(含國產菜籽油403.2萬噸、進口菜籽油17.8萬噸和進口油菜籽29.3萬噸的折油10.7萬噸),占20.6%;國產花生油248.4萬噸,占11.9%。以上四個油品合計占我國2005年食用油總供給量的90%以上,其中大豆油排名第一。這也是大豆油是世界第一大食用油源在中國食用油消費市場上的具體體現。
第三、國產食用油的比例偏低。在2005年我國食用油總供給量2095.9萬噸中,國產食用油的供給量為1014萬噸,只占總供給量的48.4%。這樣低的比例,引起了油脂界的關注,提出了食用油供應有沒有一個安全問題。大家認為,國家對糧食安全十分重視,并提出了糧食的自給率要保持在95%以上。油脂雖然不同于糧食,但它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資。從2004和2005年兩年的油脂總供給量來看,國產油料實際能生產的食用油占油脂總供給量的比例,已經低于50%。也就是說,我國一半以上的食用油供應來源要靠進口,這樣的比例是否太高了?任其發展下去,會不會構成對我國食用油供應的安全問題。為此,大家認為,在進口這個問題上也要有一個度,要盡量依靠國內發展油料生產來解決我國的食用油供應問題。
第四、關于我國食用油總供給量的調控問題。這兩年我國油脂市場上的油價、粕價一直低迷不振,嚴重挫傷了油農、加工企業和經營者的積極性。據了解,2005年花生的每斤平均收購價為2.3~2.5元;油菜籽和大豆每斤平均收購價為1.15~1.20元;葵花籽的每斤平均收購價為1.25~1.30元,都是近幾年來最低的。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東西多了,是供大于求(在2004年和2005年兩年中,我國每年食用油的總供給量大于總消費量,都在200萬噸左右)。而造成供大于求的重要原因是進口油脂油料多了,失控了。為此,我們呼吁:請有關部門要盡快研究解決進口油脂油料失控的問題。
第五、關于保護民族油脂工業企業的問題。這兩年,由于受進口大豆風波的影響,致使整個油脂工業企業生產經營不景氣,尤其是一些依靠進口大豆為原料的大型油廠處境更加困難,有的被迫讓人兼并。對此,引起了許多同仁的關注,并提出了要保護民族油脂工業的問題。從“食用油供應安全”的角度來看,我贊同這種觀點。希望國家有關方面在政策上支持民族大型油脂工業企業的發展,尤其是在這些企業遇到暫時困難時,要幫一把,以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這是大家最希望的。當然,由于時代不同了,作為有志的企業家來說,不能期望政策的支持來發展自己,只能依靠自己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