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糧食行業出現了全方位、深層次的競爭格局,這是歷史上從未遇到過的。由于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以及我國加入世貿的后過渡期即將結束,多元化、多渠道經營形成新的態勢。糧食行業面臨的是;既有國內國有企業、股份制企業和民營企業之間的競爭,又要同國際上大舉進入的跨國公司之間競爭。而且不僅是簡單的商品競爭,而是包括企業各個方面的綜合實力的較量。其深度、廣度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競爭將趨于白熱化,行業將面臨重新整合。這是主導中國糧食行業命運和企業前程的一場長期的、馬拉松式的比賽。我國所有的企業,特別是本土企業面臨空前嚴峻的考驗。當然,競爭中也帶來重大的商機。我們抓住機遇,不僅在國內市場競爭中擴大自己,而且可以在“走出去’中發展自己,使我們的企業立足于世界先進之林。我國許多行業已經為我們樹立了榜樣。糧油行業雖然起步較晚,但我們有經商的傳統,有一支可以信賴的隊伍,有國家對作為戰略性商品行業的政策支持,我們完全有條件趕上。關鍵在于我們企業要調整戰略,打好基礎,在創新中謀發展,在競爭中辟新路。
胡錦濤同志指出:“要通過完善市場競爭環境,推動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優勢行業集中,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在復雜的環境下,我們要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既能在國際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又能在國際市場占據應有的地位,就必須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以優取勝”。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國糧食、油脂行業經過了市場經濟的磨練,已初步形成了一批骨干企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現在的問題是要調整經營戰略,轉變增長方式,從“以量取勝”轉變為““以優取勝”,在“優”字上做文章,以優良的技術,優異的管理,掌握具有優勢的知識產權,創造優秀的晶牌產品,具有核心競爭力,才能實現糧食行業和企業的騰飛。我們的糧油企業要立足創新,以優取勝,把工作重點放在質的提高上,放在充實內涵上,放在自主創新上,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期在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的競爭中穩操勝算,發展壯大。全面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核心競爭力是多方面的、綜合性的、長期性的。我們要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從糧油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抓好增強核心競爭力的四個方面,即企業的自主創新力、資金運籌力、決策執行力和企業文化親和力。
一、企業自主創新力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靈魂。應該看到,我國糧油企業是靠引進、吸收、消化起家的,自主創新能力很弱,擁有的知識產權極少。如果不迅速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在國際競爭中就會受制于人。事實已經說明,誰掌握了科技制高點,誰就掌握市場的制勝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了在2020年實現自主創新型國家的戰略任務。我們糧油行業怎么辦?關鍵在我們的企業要真正成為“三個主體”: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我認為實現這一目標的主導權在企業的領導者。企業領導者一定要有遠見卓識,加深對自主創新重要性的理解,積極實施名牌戰略,要舍得花力量、花投資,舍得延攬和使用人才,積極發展對企業經濟增長有重大帶動作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形成市場占有率高的產品,進入中國名牌和世界名牌的行列,這是當務之急。為此,需要采取“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建設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企業科技創新體系。誰先行一步,先取得成效,誰就先取得主動。
二、企業資金運籌力
資金是企業發展的血脈。資金運籌得如何,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成敗。據調查,不少糧油企業領導人對資金的運籌力研究不夠,企業負債率一般在70%以上,缺乏自有資金,靠銀行貸款周轉、投資,這在行業中不在少數。資金是企業運轉的血脈。資金運籌得當,就會使企業形成良性循環;如果運籌不當,就有梗塞的危險。所以,企業要有競爭力,必須要有運籌億萬資產的能力。這是必須學習、掌握的硬功夫。重視自有資金的滾動發展,再加上合理使用社會各方面的資金,就會使企業走上健康發展之路。
三、企業決策執行力
決策是企業前進的方向。我們的企業,不論是國有的,還是其他成份的,都必須民主決策,科學決策,切忌憑經驗辦事,拍腦袋指揮,造成重大失策。我調查了許多企業,一般都有一些豪言壯語、響亮的口號。但往往執行起來是另外一回事。特別是一個集團、一個大企業,其子公司、基層單位往往對總部的決策貫徹不力,執行起來會走樣,比如管理較為粗放,不重視安全,不采取堅決措施防治污染等。如果一個企業決策不當,執行不力,則很難形成一個戰斗集體,就難以發揮整體優勢,這是加強企業競爭力需要解決的另一個重要問題。
四、企業文化親和力
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精神支柱,是“以人為本”在企業的體現,是企業興旺發達的動力。我們不僅要重視企業的硬件、硬實力,而且要特別重視企業的軟件、軟實力。企業內部如果沒有自己特色的企業文化,企業內部沒有親和力、凝聚力、向心力,就很難把全體員工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就難于把企業搞好。除了運用工資、獎勵等一系列具有活力的制度外,更要注重培育企業文化的親和力。所有的國有參股控股企業、股份制企業、民營企業,都要十分注意這個問題。要以人為本,尊重和發揮職工的創造力和積極性,企業要有一種既能保持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又要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把東方文明與現代化管理結合起來。這方面許多企業都有了可喜的進步與嘗試。比如不少企業把企業領導與職工、老板與企業員工當成伙伴關系,而不視為雇傭關系,這一舉措就具有深遠的影響。每個企業都要推動企業文化向更高層次發展,形成具有自己特色和個性的文化,使企業發展成為既是產品的基地,又是育人的搖籃,這樣才能百年不變,長盛不衰。
總之,要把企業的自主創新力、資金運籌力、決策執行力和文化親和力結合起來,企業才能具有較大優勢的核心競爭力,經得起風浪,經得起考驗。
“十一五”期間,是糧食行業發展的新時期,我們要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群策群力,奮斗拼搏,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為振興糧食行業,確保糧食安全,為建設新農村,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