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照新的話讓記者感到非常意外。在媒體普遍對大豆產業冠以“危機”一詞,更有人將近些年稱為大豆產業“進退、興衰的歷史關頭”的時候,張照新卻不以為然。
2億畝土地
作為專業研究大豆產業的張照新自然有他的道理?!叭绻麑鴥让磕陮Υ蠖沟南M總量換算成耕地,將需要2億畝。”張照新告訴記者,現有的總耕地地面積約為18億畝土地,人均耕地不到0.1公頃。如此用巨大的面積去種植大豆,無疑是在和我們的口糧爭奪土地。“根本沒有那么多土地種植大豆?!?
據統計,2000年至2005年,全國大豆進口量以年均269.5萬噸的數量遞增,2006年進口大豆2827萬噸,而今年進口量將超過3000萬噸。大量的進口正是為了滿足國內日益增加的消費需求。“上世紀80年代我國的大豆油消費不到20%,菜籽油是第一大消費,現在豆油已經占到40%以上,估計很快會超過50%?!睆堈招抡f。
對大豆的需求不僅僅表現在食用油上。豆粕作為大豆壓榨過程中的副產品,一直是重要的養殖飼料原料,它為牲畜提供蛋白質。國內養殖業的迅速發展對蛋白飼料需求加快和國內大豆產量早已不能滿足需求,加上進口大豆每斤1.4元的價格,遠低于每斤生產成本近2元的國產大豆??紤]到成本和巨大的需求,進口大豆是國內企業無奈的選擇。
競爭加劇
大豆似乎一夜之間成為了中國入世之后遭受外資影響的代名詞,有跡象表明還其他農產品將會再步大豆的“后塵”。
近日在京舉行的某經濟座談會上,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洪遠表示,既大豆之后,2005年棉花進口量也已達到257萬噸。同時,2006年5月29日,日本實行新制度使中國對日的農產品出口下降10%,“我們的優勢還沒有體現,競爭已經來了。”宋洪遠說。
在這期間,對豆農們來說進口大豆影響的就是他們的收入。
黑龍江是我國大豆的主要產區之一。由于日照時間和無霜期都較短,特殊的氣候讓這里的農民只能選擇種植大豆這種收益相對高一點的作物。據統計,從2004年起國內大豆的直接生產費用已達到每千克0.75元,在一些南美國家每噸的生產成本僅為0.98元。成本偏高讓國產大豆在國際市場上缺少優勢。
供貨不穩定、支付方式落后也是目前壓榨行業不愿采用國產大豆的原因之一。張照新說,采購國產大豆需要提前付款,占用資金量比較大,企業財務成本相對較高。而采購進口大豆可以利用國際信用證支付方式,信用好的加工企業,甚至不用信用證,就可以購買國外大豆。國內大豆還存在購銷商規模較小、供應量不大的問題,這些都降低了國產大豆的競爭力。
張照新介紹說,對于糧食安全問題,日本認為水稻戰略地位比較突出的,就堅決不放開。而其他的農產品,生產成本低的可以增加市場份額,而成本高的就選擇進口。日本國內大豆的生產成本也遠高于進口,所以日本也選擇了進口。他認為,這幾年油脂業的發展,外資的進入包括進口大豆,貢獻很大。我國的大眾糧油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還不具有競爭力,“能做的就是利用某種方式減輕這種競爭帶來的痛苦。”
黑龍江九三油脂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田仁禮并不認同這種觀點。他認為,現在進口大豆便宜,是因為我們還有不少的國產大豆?!叭绻袊蠖巩a業不存在了,進口大豆還能這么便宜嗎?”
解決方式
電話里大豆產業協會籌備組副秘書長盧林綱的聲音充滿疲憊。盧林綱告訴記者,在他們不大的辦公室里,經常有好幾撥人同時開著3、4個小會。他們正在為3月26日協會正式成立做準備。在這之前大豆產業協會還會開通網站,為會員提供更準確、及時的信息。
拯救整個行業正面臨的危機是大豆產業協會與生俱來的使命,有人將這個還未正式成立的協會稱為中國油料行業的第三股勢力。
不過,一些業內人士也擔憂,“一個協會的成立能否挽救大豆產業的危機。”
早在去年年初,籌備組就曾公開對外表示,成立之后將在第一時間向美國提請反傾銷,外界也對協會發揮作用充滿期待,但能否通過反傾銷達到保護國內大豆產業的目的現在還是未知數。
張照新認為,可以通過直接補貼的方式首先解決農民的收入問題。再通過提高生產降低成本,提高營銷能力,提高國內大豆的競爭能力。他還認為應當構建現代的物流體系,“這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滿足收購的需要,需要政府和銀行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