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旗下在本地的上市公司豐益國際(Wil- mar International)宣布,用43億美元(66億新元)并購郭氏集團(Kuok Group)和母公司豐益控股(Wilmar Holdings)的棕櫚園、食用油、粒谷物及相關業務,包括美國著名食品商ADM公司所持的股權,一心要打造全球最大的棕油生產與加工集團。
合并和重組完成后,豐益國際的市值可能突破70億美元,預計聯合經營收入合計約120億美元,一舉成為涵蓋上中下產業鏈的世界級食用油巨頭。
碰巧的是,剛剛由馬來西亞九大上市集團合并而成的聯合動力(Synergy Drive),也在不久前獻議以314億令吉(143億新元)并購森那美(Sime Darby)、牙直利集團(Guthrie)和金希望(Golden Hope)等上市公司大部分資產,以期成為全球最大的上市油棕種植公司。
有人因此猜測,郭氏家族的資產大整合是沖著聯合動力而來的,為的是將來豐益國際在油料業務同聯合動力展開爭奪戰。
這話也許只說對了一半。其實,老謀深算的郭鶴年,同時正用另一只眼睛盯準了另一塊遼闊的市場。
郭氏家族資產整合完成之后,豐益國際旗下將囊括巨型種植企業PPS煉油公司、在中國擁有最大市場份額的食用油生產企業嘉里糧油集團,以及中國最大的大豆壓榨企業益海集團。
羽翼豐滿的豐益國際已然成了全球領先的棕油生產與加工集團,一家巨型的棕油領域業主,亞洲主要的農業商務集團,更是中國市場的主要農業產品加工與銷售巨頭。
針對中國市場
因此,我們可以說郭氏家族的這番大動作,從某種意義上說,主要是針對中國市場。具體來說,對象是去年初剛合并了中谷集團的中糧集團。以合并對合并,以規模對規模,成了郭氏家族同中糧集團之間展開白刃戰的最佳法寶。
作為一家中國的大型國有企業,中糧集團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油料油脂加工“巨無霸”。該集團在500強中國企業中位居第14位,1994年以來一直在美國《財富》雜志全球企業500強之列。
去年同中谷集團合并后,總資產更是超過700億元人民幣(140億新元),旗下的全資、控股和參股的油料壓榨和油脂精煉企業達15家,據說中谷集團在國內的大宗油脂批發貿易就占了60%的市場份額。
不是東風壓倒西方,就是西風壓倒東風。面對這樣一個“巨無霸”,郭氏家族要在中國油料油脂加工市場繼續立足,就必須采取斷然措施加以應變。
重組豐益國際資產,可以增加公司內部資產的運營效率,提高營運水平和資產利用率,進而增強市場競爭力,形成龐大的專業企業集團來面對競爭對手,穩固提高它在中國以及東南亞的市場份額,并建立完善的產業鏈,形成貫穿整個產業鏈的價值鏈、利潤鏈,不斷降低成本,最終實現市場壟斷。
新的豐益國際在中國境內將擁有12家大豆壓榨企業,每天壓榨3萬4000噸,年加工量達到1000萬噸,同時擁有八家花生、棉籽和菜籽壓榨廠。這樣的規模和實力已經超越了中糧集團。
83歲的郭鶴年這回又押了一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