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產,還是虧損運營?食用油企業面臨著一個艱難的抉擇。
一面被原材料大豆的漲價緊緊追趕,一面是發改委限價的利劍高懸,在這樣的生存夾縫中,我國的食用油企業只能艱難應對。
食用油也出現"倒掛"
春耕時節的黑龍江,大豆種植用的種子已經"賣瘋了"。2007年這個時節大豆種子只有2.7元/斤,到了2008年的春季,價格已經漲到了5元/斤。"去年大豆的價格翻倍增長,種大豆的農民都賺到錢了。所以今年很多人都從種玉米改為種大豆了。"黑龍江一位大豆采購商這樣向記者介紹今年的形勢。
面對這種情況,產業鏈下游的中糧集團心里并不好受。由于終端小包裝食用油價格受到發改委限價政策的控制,中糧高價采購來的原料壓榨出油后,只能低價出售。
"我們有責任要保障供應,不能大幅提價,但現在已經虧幾千萬人民幣了。"一位中糧集團的高層向記者透露:"因為我們是國企,必須要承擔這樣的社會責任。"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農產品價格保持高位的情況下,中國的小包裝食用油市場卻出現了價格一路下滑的局面。3月初,5升包裝的食用油價格還是85元左右,到了現在價格只有67元。而與67元的價格不匹配的是,大豆價格已經漲到了5000元/噸,粗算后,5升包裝的食用油成本價格應該在73元左右。
中糧和嘉里同為中國食用油領域的兩個超級航母,嘉里的日子也并不好過。同樣受到發改委限價政策的影響,嘉里旗下的食用油品牌金龍魚也出現了價格倒掛,批發商手中的食用油價格甚至高于超市的價格。
同樣"享受"發改委點名限制漲價待遇的還有九三油脂公司。據了解,為了減少價格倒掛產生的影響,黑龍江部分超市里九三油脂公司出產的大豆油,一位消費者只能限購一份。
"賭局"中的失敗與哀愁
中糧、嘉里和九三油脂,三個正在死胡同徘徊的壓榨企業,同樣也有五十步和百步之分。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大豆價格達到3200元/噸時,中糧便開始做空,認為大豆價格上漲空間不大。"8個月前,有近20萬噸到30萬噸大豆被賣出。這些大豆都是2006年收購或儲備的大豆,由于當時收購的價格很低,賣出可以賺取利潤。"一位近距離接近中糧集團的人士透露。
而中糧的賭局顯然下錯了注,現在大豆的價格已經上漲到了5000元/噸。"我們正在想辦法購買一些便宜的大豆。"不久前,中糧油脂部門負責人呂軍向記者表示,但是對于虧損狀況,他并沒有正面表態。
與中糧的做法相反,與嘉里同為一母公司的益海則從國外購進了近50萬噸大豆進行囤積。九三油脂公司也屬于這個行列,據知情人士透露:"九三油脂公司在今年年初通過期貨市場買到了極其廉價的30萬噸大豆,節約了數千萬的原料成本。"
"現在看來,銷售市場和期貨市場的不利讓中糧雪上加霜。"大通期貨分析師王晨分析道,"中糧的貿易、巧克力以及酒類業務發展得很好,能對油脂部門予以支持。"
徘徊在停產與虧損之間
與中糧、嘉里和九三油脂相比,中小油脂廠最佳避險方式莫過于停產。
2008年春節前后,民營企業陽霖油脂集團,頂住老顧客嘉里的巨大誘惑,堅決停止為其進行代加工生產。其管理者向記者介紹,"嘉里要求的供貨方式是貨到付款,價格隨行就市,我們的大豆價格購買得比較高,生產需要的20天里,萬一價格波動,我們就會賠錢,所以還不如不接單。"
陽霖油脂集團采取了更加直接的避險辦法--停產,"我們已經停產一個星期,現在終端價格那么低,生產就等于賠錢。"上述人士表示。
中糧、嘉里、九三油脂都沒有停產,而選擇滿負荷運轉,"現在是擴大市場占有率的最佳時機。" 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部部長王志鋼表示,"所以誰都不會輕言停產。"
據了解,嘉里旗下品牌金龍魚和中糧旗下品牌福臨門的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60%,并分別排名市場占有率的前兩位。
中糧的遭遇與成品油領域中石化的遭遇不謀而合,兩家央企都是在"油"價倒掛的情況下,堅持賠錢煉"油"。不久前,中石化還獲得了國家的百億補貼。有消息稱,政府部門分別向三家大豆油生產企業發放大豆油虧損補貼指標。其中,益海集團13萬噸,中糧集團11萬噸,九三油脂1萬噸。
"預計大豆價格將長期保持高位,而油價補貼也將一直存在。" 大通期貨分析師王晨表示。
鏈接
2008年1月15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關于對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務實行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的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掇k法》規定,啟動的臨時價格干預措施主要是提價申報和調價備案,品種范圍涉及:成品糧及糧食制品、食用植物油、豬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牛奶、雞蛋、液化石油氣等重要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