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國進口大豆超過3000萬噸,進口植物油總量超過1000萬噸,中國植物油(含進口油籽折油)市場對外依存度已遠超60%,中國國內的植物油市場已經徹底與國際市場接軌,“中國價格”主要由國際市場決定。過去的兩年,國際植物油市場價格在生物能源、自然災害和中國因素等概念的炒作下大幅飆升,并導致國內植物油價格大幅上漲,成為拉動CPI持續增長的重要力量。
雖然去年中國的糧食價格保持了基本穩定,但是植物油市場價格的暴漲和對外依存度過高,依然對人民生活和國家經濟安全構成了重要影響,已經越來越成為市場關注的問題。在今年4月份于北京召開的一次糧油市場論壇上,國家有關部門的一位人士曾表示,國家將認真研究中國油脂加工工業的現狀,制定行業的長期發展規劃,以保證行業長期健康發展,保護國家糧油安全。
據了解,參與上周國家發改委會議的大型油脂集團主要有益海糧油集團、中糧集團、九三集團和魯花集團等,這幾家企業占據了國內油脂市場最大的份額。發改委向與會人士詳細征求了意見,并布置了課題研究任務,其中涉及國內和國際油脂、油料生產、加工和市場現狀、造成中國目前困境原因、對策以及長期發展建議等各個方面。
一位與會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雖然國家已經將“油料不與糧食爭地”作為農業生產的方針,但是并不意味著放任油脂油料產業不管。他認為油料產業的核心是大豆,過去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大豆并不是糧食,其產業的發展也不涉及糧食安全,但是最近幾年的實踐看,這樣的認識是錯誤的。大豆的產業鏈很長,涉及上下游很多行業,大豆的作用不僅僅是提供食用油,大豆壓榨的另外一個產品豆粕是畜牧業的重要資料。隨著中國對畜產品需求的快速增長,飼料消費也在快速增長,如果中國的豆粕不能滿足飼用需求,勢必會導致一部分糧食作為替代產品消耗。而中國從國際市場大量進口跨國糧商控制的大豆,又會引發國際市場價格暴漲,損害中國利益。
他表示,大豆的重要作用非含有毒素的菜粕、棉粕所能替代,因此油料的長期發展必須協調好大豆和油菜等其他油料生產的關系,同時協調好油料和糧食的生產關系。大豆加工產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種重要現象,對于如何規劃中國油脂加工業的發展、如何擺脫受制于人的窘境,確實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和業內人士認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