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加工壓榨 » 正文

大豆產業告急 三軍齊而破局

  作者: 來源: 日期:2008-08-21  
     近期大連豆類期貨呈現空頭一邊倒的特征,國內大豆期貨總是在引領CBOT大豆期貨的跌勢,這種不正常的市場現象,源于市場投資者對于外資坐擁“雄厚資本、巨量現貨”的恐懼,國際糧商大筆資金建頭寸,還有30億美元的資金去搶購交割“期貨豆”,試問誰還敢做多與之對壘?

    筆者上篇《誰來守住中國大豆最后一扇門》的文章里,提出了“內資油廠奮起抵抗、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警覺應對、政府干涉管制,三軍齊而并進”的破局之策,分析當前我國大豆產業的處境,盡管國際糧商氣勢洶洶地挺進東北產區,只要政府部門、內資企業、期貨市場,三方通力合作,優勢互補,我們一定能贏得勝利。

    管理層破局:政策法規需推進落實

    2007年12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發改委、商務部聯合頒布新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其中明確規定:限制外商投資大豆、油菜籽食用油脂加工等項目。從該政策中,我們能感受到國內管理層對油脂行業外資的警覺。

    但是,外資在國內油脂業擴張的步伐并未因此而歇腳。2008年5月21日,豐益國際在吉林白城工業園區簽署了“豐益(白城)糧油食品工業綜合加工項目”的協議書。時隔不久,市場再度傳出國際糧商在黑龍江再建兩個糧油加工企業、租賃糧庫等的消息。

    2008年8月1日,《反壟斷法》正式實施,對于歷經了“大豆危機”、“食用油危機”后的民族油脂行業,《反壟斷法》的出臺恰逢時機,2008年8月14日,金龍魚食用油價格全線下調10%以上,在當前秋糧即將收購的時候,金龍魚率先降價,可謂意味深長。果不其然,金龍魚降價兩天后,中糧集團旗下福臨門品牌宣布降價10%,據筆者了解,九三油脂的食用油也在被迫醞釀降價。

    盡管對國際糧商的壟斷行為憂心忡忡,但是,由于缺乏官方權威調研數據,國際糧商在油脂領域的壟斷行為并不能被訴之于法。以食用油為例,盡管市場公認金龍魚通過壟斷地位支配價格,但卻不能得到書面數據證明,只是從年初國家發改委分別給予益海嘉里13萬噸、中糧集團11萬噸、九三油脂1萬噸的豆油補貼指標來推測,僅豆油一項,其市場份額最少應該在52%以上,已經具有絕對支配地位,而其棕櫚油、菜籽油等還未納入其中。

    企業破局: 強強聯手,發揮大豆產區優勢

    “現在很可怕的是,國內沒有真正的大企業能與之抗衡,中儲糧有收儲能力,但沒有加工能力。”這是中國儲備糧總公司總經理包克辛接受《半月談》采訪時,針對當前外資控盤國內油脂企業發出的感慨。

    目前,大豆產區的內資油廠具備地理、加工優勢,但不具備大規模資金收儲優勢,中儲糧等大型國企,具備收儲優勢,但不具備加工實體,筆者認為,內資企業之間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共同形成抵御國際糧商的強有力的力量,是當前確保產區大豆安全關鍵。

    另一方面產區壓榨企業收購大豆還面臨收購融資成本過高、收購稅收管制等方面的難題,在當前形勢下,相關政府部門可采取給予內資油廠收購款補貼、低息貸款等形式,減輕內資油廠的負擔,制定一套靈活的稅收監管制度,合力保障秋糧收購安全。

    必須認識到,保障本季度秋糧收購安全只是權宜之計,要從根本上解決大豆產業問題,還得從千方百計提高國產豆產量,減少對進口大豆的依賴性。

    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生產處處長蘆玉雙在提供給《中國青年報》的材料表明:2001年~2007年期間,黑龍江省每畝土地的大豆最高產量為144.8公斤,最低為92.7公斤,平均畝產為118.6公斤。相比之下,實現機械化、規模化生產的農墾情況要好很多。黑龍江省農墾北安分局農業局局長劉殿龍提供的數據表明,2001年~2007年期間,北安分局每畝土地的大豆最高產量為189.5公斤,最低為157公斤,平均畝產則達到169.6公斤。小農作業和農墾的平均畝產相差51公斤。

    因此,推行大豆規模化種植,是土地增產、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若能將小農作業聯合起來,理論上國內大豆總產能將提高43.22%。

    發揮大豆產區優勢,還要充分利用我國非轉基因大豆優勢。我國作為非轉基因大豆的主產區,非轉基因大豆作為綠色、天然食品,存在得天獨厚的競爭優勢,我們要加強對這一特色優勢的宣傳,加大非轉基因大豆培植力度,同時嚴防轉基因種子流入農田監管。

    期貨破局:持倉監管、交割庫限制

    目前的油脂期貨市場,因為有國際糧商的身影,投資者入場也更加謹慎,以大豆期貨為例,市場上傳統的一些大的投資者正在逐漸淡出市場。

    筆者上文已經分析過豆油期貨難以活躍的原因,熟悉大豆期貨的投資者不難發現,近期大連豆類期貨呈現空頭一邊倒的特征,國內大豆期貨總是在引領CBOT大豆期貨的跌勢,這種不正常的市場現象,源于市場投資者對于外資坐擁“雄厚資本、巨量現貨”的恐懼,國際糧商大筆資金建頭寸,還有30億美元的資金去搶購交割“期貨豆”,試問誰還敢做多與之對壘?

    筆者認為,為了提高市場機構的參與度,為投資者營造一個公平的投資環境,期貨監管機構應該加強對持倉報告的約束與限制。建議油脂期貨實行外商頭寸持倉報告制度,定期公布市場非正常頭寸,提高期貨市場參與透明度,防止油脂期貨被人為操縱,為內資油廠營造公平的投資環境。

    另外,對于將外資油廠設立為“期貨交割庫”行為,筆者認為應當審慎決定。大商所網站顯示,現有的24家豆粕交割廠庫中,11家具有外資背景,23家豆油交割庫中(含廠庫),13家具有外資背景。國際糧商都身兼原料供應、國際貿易、加工生產等多重身份,只要大豆能夠賣出、產品能銷售,其利潤就實現,因此一定程度上,期貨交割庫成為其銷售產品、兌現利潤的渠道。因此,筆者建議期貨交易所在選定期貨交割庫時,應該審慎為之,避免集原料供應、產品加工、交割倉庫等優勢于一身的國際糧商的交割庫出現。

    只要我們政府、企業、期貨市場通力合作,充分落實政策法規的約束管制、發揮內資企業互補的優勢、加強市場監管力度,三軍齊而并進,民族的大豆產業,一定能堅持到底、重新振興,我國的油脂行業也將會贏得相對獨立的地位。

    (作者 劉小榮 國內某大型油脂企業研究員)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