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法》上月1日正式實施,適值豆油價格跌破每噸萬元大關而東北大豆又開秤收購在即,有關保衛國家糧食安全、挽救疲弊民族大豆產業的呼吁此起彼伏,而其矛頭則直指四大傳統國際糧商“ABCD”(ADM、邦基、嘉吉、路易達孚四大傳統跨國糧商的簡稱)之外的新加坡上市公司“豐益國際”。
作為豐益國際在中國的核心企業,益海嘉里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益海嘉里”)雖擁有“金龍魚”的小包裝食用油知名品牌,卻一向對媒體保持低調。一直替“ABCD”默然承受壟斷油脂市場指責的益海嘉里,作為有責任感且負有為中國糧食事業發展作出貢獻使命的華人企業,自覺“冤比竇娥”。就在《第一財經日報》近期赴黑龍江調查東北大豆產業后不久,該公司有關高層接受了本報的專訪。
《第一財經日報》:此前有關維護國家大豆產業安全的議論主要源于“ABCD”對國內進口大豆貨源及定價權的壟斷。雖然ADM僅擁有豐益國際的股份,且未向董事會派駐成員,但國內一直誤將豐益等同于ADM,能否具體解釋貴公司與ADM的合作關系?
益海嘉里:益海一開始加入國內榨油行業的時候,是邀請ADM作為合作伙伴的。邀請ADM作為我們的合作伙伴是因為我們看到先進的科學技術是企業發展最根本的動力,而我們想借助和獲得先進的技術支持。與中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一樣,我們認為ADM有多年先進的技術積累,是一個很好的合作伙伴。ADM曾持有益海的新加坡母公司即豐益的20%股份,還持有益海國內工廠的直接股。
但在兩年前益海跟嘉里合并為益海嘉里后,ADM出售了他們在國內的股份,現在只持有豐益16%的股份。在國內的很多工廠,豐益也只持有80%的股份,故現在ADM在國內一些工廠的有效權益不足13%,且ADM沒有參與豐益和國內企業的管理。而當ADM的大豆價格低于其他賣家的時候,我們才從ADM采購。
我們集團雖為外資企業,但都盡量聘用熟悉國情的當地人才。我們1991年創業的時候資金也有限,但是現在我們已經趕上了“ABCD”這樣的經營百年的企業。
實際上我們和中糧可以與“ABCD”競爭并取得成功,中糧集團的有關高層也已公開指出在國內他們與“ABCD”的競爭中“并沒有處于弱勢地位,大家在一條起跑線上”。
《第一財經日報》:去年下半年以來,業內流傳豐益壟斷棕櫚油國際貿易,甚至分別在去年中秋節前和今年春節前后涉嫌操縱國內棕櫚油、小包裝食用油市場價格,而貴公司不久前率先下調小包裝食用油價格又引來有意打壓國內今年新大豆收購價的傳言,對此貴公司有何解釋?
益海嘉里:我們集團生產的棕櫚油不足印尼和馬來西亞棕櫚油總產量的3%,但我們確實是世界最大的棕櫚油加工企業。印尼和馬來西亞政府并沒有給我們特權,我們在國內和其他主要的棕櫚油進口國家也一樣沒有特權。我們之所以成功發展起來,是因為投資工廠、基礎設備以及人力資源的合理利用保障了我們優惠的價格,從而保證我們銷往市場的棕櫚油的價格是最低的。
沒有一家公司可以控制世界棕櫚油市場,包括我們。實際上國內的棕櫚油價格是跟隨國際市場的棕櫚油和其他植物油價格波動的,并且國內的棕櫚油價格經常會低于國際市場水平,這也證明了我們沒有壟斷市場的能力。國外有很多的棕櫚油供應商,國內的買家也只是在我們的銷售價低于其他的商家時才會采購我們的棕櫚油。
去年,有競爭對手散布消息說我們大量囤積食用油,為此政府還安排人員專門對我們作了調查,最后發現我們銷售的油比競爭對手還要多,我們承擔著巨額虧損銷售了大量的小包裝油,而且我們的庫存低于往常庫存水平。
我們的小包裝油銷售今年上半年增加了很多的量,這也是因為我們在配合政府的政策要求下不提價,承擔著巨額虧損大量銷售食用油的結果,其實增加市場份額并非我們的本意。隨著食用油原料市場價格降低,我們決定配合政府抑制通脹的政策,進一步調低銷售價,配合政府降低人們的生活成本,但是卻有人因此攻擊我們,說在收購前我們有意壓低農民的油料銷售價格,這個說法很荒謬。益海嘉里是一家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愛國僑商企業。
《第一財經日報》:如今豐益國際已成為全球第三大跨國糧商,面對可能在中國即將遭遇的反壟斷指控,貴公司又是否有所準備?去年底限制“大豆、油菜籽食用油脂加工(中方控股),玉米深加工”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修訂版發布后,貴公司在大豆壓榨行業的并購擴張戰略是否有所調整?
益海嘉里:我們的小包裝食用油在國內市場上有一定的份額,但是我們相信我們所占的份額和我們在市場上的做法與新出臺的《反壟斷法》沒有任何沖突。小包裝精煉豆油和菜籽油更像是日用消費品,而不是作為品牌產品來銷售。益海嘉里是有責任感的企業,我們永遠不會利用我們的市場份額去傷害競爭對手和消費者。
我們還沒有參與到玉米加工行業。目前,在國內的壓榨行業已接近成熟期情況下,我們按照國家發改委最新出臺的《促進大豆加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執行,將業務發展更多地轉移到投資種子業務和下游加工面粉及碾米領域。盡管這是一個利潤空間極低、成本收回期很長的領域,而“ABCD”和國內大型企業幾乎沒人愿意投資這塊領域。益海嘉里作為中國人自己的糧油企業,希望能通過我們的努力,促進中國的大米和面粉加工行業達到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的綜合利用率、轉化增值水平,增加農民收入,實現我們國家從農業大國到農業強國的轉變,促進國家糧食安全。
《第一財經日報》:有人將近兩年來油脂價格及國際大豆、玉米、白糖價格的飛漲,歸咎于美國布什政府倡導生物能源新政背后“陰謀”發動的與“石油戰爭”相輔相成的“糧食戰爭”。作為國際上舉足輕重的油脂加工企業,也已涉足生物能源的貴公司對此有何看法及對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有何建議?
益海嘉里:近幾年食品價格的高漲,主要是因為能源價格、異常氣候的影響,及美國、歐洲國家的生物能源政策。我們認為美國的乙醇燃料戰略和歐洲國家的生物柴油戰略都是錯誤的,因為農產品應該應用于食品而不是燃料。我們相信,通過輿論壓力,最終這些政策會被重新修訂或者用于生產燃料的津貼會被削減。
而中國要想保證糧食安全,很關鍵的一點是在公平的價格下鼓勵農民繼續種植糧食。完整的農業產業鏈條,應包括糧源、倉儲、運輸、加工、銷售、種子、肥料、農化、產品等,且都要高效,另外,還要開發高價值的下游產品,以保證糧食和油料都被充分利用。中國應該發展現代化農業,而不是維護經營管理效率低下的企業。
中國的稻米和小麥生產可以自給自足,但因為種植面積難以增加,所以種業改良技術的投資至關重要;對于大豆,已沒有足夠的耕地保證自給自足,但因為印尼棕櫚樹種植面積的迅速增加可以保證足夠的棕櫚油供給,所以要想保證食用油和豆粕的供給安全,中國要鼓勵國內大量消費棕櫚油,并關注在南美、俄羅斯和臨近邊界國家鼓勵投資種植大豆;鼓勵米糠榨油,并倡導消費米糠油;增加油和大豆的儲備也是一項很好的措施。另外,進一步強化從中央到地方的垂直調控體系,掌握充足的糧源,也是一項有遠見的很好的措施。
我們也相信中國的商人有足夠的頭腦與任何西方企業競爭,他們需要的只是公平的競爭。其實,西方企業的成本太高,加上他們對中國的國情了解得不夠,并沒有支配行業的優勢。另外,正是因為農業方面技術沒有那么高,我們感覺西方企業沒辦法威脅到國內的糧食安全。
但我們必須要向西方企業學習的一件事,就是風險管理和期貨套保,而對風險管理重視度不夠恰恰是導致很多國內企業垮掉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