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食用油貨架上的景象其實就是中國大豆油脂加工現狀的一個縮影。中國大豆油脂加工已經完全為外資所控制,中國工程院院士、大豆專家蓋鈞鎰表示外資控制了大豆油脂加工80%左右的市場份額。另一位糧油行業的研究者中華油脂網信息主編郭清保也給出了類似的結論,在《當前外資在華植物油產能分布研究》的報告中,郭清保描繪了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大豆油脂加工業的詳細路線圖。
外資的三種“武器”
郭清保表示,上世紀90年代中期,為滿足國內油脂供給,我國逐漸放開大豆進口市場,同時,以嘉吉、邦基、ADM和路易達孚為代表的國際資本業借機大舉進入中國植物油壓榨市場。經過短短10年左右的時間,目前國內食用植物油總供給量已達2400萬噸左右,其中進口油脂油料折合食用油量接近1500萬噸,ADM、邦基、嘉吉、豐益國際、來寶等跨國糧商在全國97家大型油脂企業中的64家企業參股、控股,占我國植物油壓榨總產能的66%。跨國糧商利用其對原料采購的優勢,正在逐步將中國變成全球植物油加工工廠。
根據郭清保的研究,目前外資企業參與我國植物油生產主要通過三種方式,一是進行原料進口貿易,如大豆、棕櫚油等,二是直接建立合資或獨資企業,三是進行資金參股。實際上,跨國糧商參與我國植物油生產往往是三種方式并用。
在原料進口貿易方面,進入2004年后,國際市場投資基金利用其國際貿易經驗和資金以及掌控的南美大豆資源優勢,開始對中國大豆貿易進行打壓,致使中國大豆壓榨企業的經營效益迅速滑落至全行業大幅虧損的深淵。
郭清保進一步解釋了外國資本的具體運作方式。首先是在CBO噸市場上進行點價方式將高價豆賣到國內市場,同時其國內參股企業利用我國“當企業處于虧損狀態時,可以免交所得稅,同時也不用交納增值稅,并且虧損部分還可以沖抵未來的贏利部分”等相關稅收規定,實現規避稅收費用,從而“把左口袋里的錢虧到右口袋里”,完成資本境外轉移目的。相比之下,我國的民族植物油壓榨企業卻承受了實實在在虧損。另外,對于合資企業來說,外資方還可以通過有意虧損來達到使中方資本縮水而其自身卻通過資金優勢擴大股份的目的,最終達到其操控中國壓榨市場的目的。
另外在國內油脂原料進口上,跨國糧商利用其豐富的國際貿易經驗和資金優勢,已基本完成對我國大宗食用油壓榨原料的采購控制。據了解,目前包括中糧集團在內的多數中國壓榨企業,都在以進口大豆作為食用油壓榨的原料。而ADM、邦基、嘉吉、路易達孚四家跨國公司壟斷了中國80%的進口大豆資源,如ADM收購了華農集團湛江油脂廠30%的股份,卻取得了其70%的原料采購權。此外,目前棕櫚油是除大豆油外中國第二大消費食用油,也是調和油生產的主要原料。中國幾乎全部棕櫚油都依賴進口,中國年進口棕櫚油450多萬噸,其中絕大部分來自東南亞,而合并后豐益國際將是世界最大的棕櫚油公司之一,將在中國棕櫚油進口中大舉獲利。
大豆壓榨行業面臨危機
在建廠和投資參股方面,郭清保引用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統計的數據資料表示,2006年入統油脂企業中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70個,僅占6.9%,但統計數據也顯示,年產量10萬噸以上食用植物油企業30個,總產量達1079.9萬噸,占入統食用植物油企業總產量的62.4%。中糧集團、嘉里糧油集團、益海糧油集團食用植物油產量均達到100萬噸以上,分別為205.4萬噸、188萬噸、152.3萬噸。前10家企業總產量占本行業入統企業總產量的比重達到食用植物油44.7%。其中嘉里糧油集團、益海糧油集團為外資企業,目前已經合并重組為豐益國際,中糧集團的油脂業務也含有ADM的股份。
郭清保說,最近三年,嘉吉公司、邦基公司、托福公司、路易達孚公司和來寶公司五家跨國糧商對我國的十多家大豆壓榨廠進行了資產重組。來寶公司先后收購了廣西欽州大洋油脂和江蘇南通寶港油脂,重組了重慶新涪和山東新龍油脂;邦基公司先后收購或控股了山東日照三維油脂、南京華農油脂和天津正大公司,并與中儲糧合資在東莞建設大豆壓榨廠;嘉吉公司先后收購了東莞華農油脂和陽江豐源公司;路易達孚公司兼并了霸州華農油脂,并對張家港江海糧油工業公司進行了資產重組,與中儲糧合資在日照建設大豆壓榨廠;托福公司重組了湛江華農公司,并通過鄭州陽光公司入股開封正大和許昌山花公司。
此外,中紡糧油公司與ADM等相關外商成立合資公司,先后租賃或入股菏澤華瑞油脂、東莞盈豐油粕公司和蚌埠花園油脂公司,并計劃在日照港建設大型糧油物流基地和大豆壓榨廠,而近期中紡糧油仍在與國內兩家大型大豆壓榨企業集團商談重組其屬下的大豆壓榨廠事宜。
郭清保的報告說,經過不到10年的布局與擴張,在排名前十位的大豆壓榨企業中,益海嘉里占到28%的國內市場份額,位居第一,嘉吉占10%,來寶占6%,邦基、路易達孚各占3%。外資公司的高速擴張讓國內大豆壓榨行業如坐針氈。調查數據顯示,由于產能過剩、布局集中,2003~2005年之間我國建成的大型大豆初榨油廠,有一半以上的企業因經營困難,導致破產倒閉或被其他企業兼并重組。
郭清保認為,跨國糧商利用其對原料采購的優勢,使我國不僅在國際大豆市場上沒有話語權,而且在國內大豆市場上也失去話語權,大豆進口時間、數量、價格被國外參股控股企業所掌控,國內油脂壓榨業有被外資壟斷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