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0日,筆者和研發部同事陳朝國在機構部王春泉的帶領下,對天門當地的某糧油公司進行訪問。該企業的張經理熱情接受我們的采訪,對我們的問題知無不答,給我們了解當地的壓榨企業的生存狀況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壓榨規模擴大:該企業在今年進行了生產擴建,每年可以壓榨菜油3到4萬噸。一般是一年生產10個月,其中菜籽油生產4個月,棉籽油生產6個月,去年加工菜籽1至2萬噸,棉籽5至6萬噸,而全年加工共7萬余噸。
天門地區壓榨能力的大大超過當地的菜籽產量,今年當地的菜籽產量為8萬噸左右,棉籽產量超過10萬噸。但如果天門的四大油廠全線開工,僅僅一個月即可將所有的菜籽加工完,即使加上臨近的漢川地區的油菜籽,也不能滿足全部企業的加工能力。
高價收購菜籽:該企業由于生產擴建,耽誤了一些時間,所以在收購季節開始后一個月才進行收購。今年一共收購了4400噸油菜籽,其中在2.62元/斤左右收購了總數的大部分,最后在2.20元/斤左右又收購了一小部分,這樣平均下來成本在2.50元/斤左右,折合成本大約在11800元/噸。
整個天門地區今年的收購情況基本上和該廠差不多,由于前期油價高漲,許多企業看好后市,紛紛高價收購油菜籽,甚至出現了搶購的情況,再加上有些農民的惜售和部分中間商的囤貨使得價格一度處于高位,而天門很多壓榨企業基本上就在2.50元/斤這個較高的價位收購了大部分的油菜籽。由于現在市場價格劇烈下跌,菜籽收購價跌至1.4元/斤到1.5元/斤,因此收購基本停止,現在大約還有10%左右的菜籽在中間商和農民手里。
銷售不暢,庫存增加:今年該糧油公司收購的4400噸菜籽還有大約1500噸左右未加工,原因就是榨出的菜油銷售不暢,大量積壓,積壓量為1300噸,從而無法再進行新的加工。為了能夠騰出資金收購棉籽,該公司近期曾今試圖以8000元/噸出售一批菜油,但交易未果。而菜粕的銷售情況卻相當不錯,所有的菜粕以2470元/噸的價格全部售完。大量菜油和資金的積壓現在已經影響到接下來的棉籽的收購,現在棉籽的收購價格由剛開始的1.30/斤迅速下跌到0.75元/斤;而棉粕作為生豬的飼料,也由于生豬價格的回落而下跌到1900元/斤。去年該企業銷售了菜油3000余噸,棉油2000余噸,銷售額大約5700萬。
天門地區主要的壓榨企業在這次油價急速下跌的過程中都出現了大量積壓的問題,據不完全統計,不算小的加工企業,該地區的幾大糧油企業積壓接近兩萬噸,給資金的運轉帶來了極大的問題。
企業成本上升:今年在國內外通貨膨脹的影響下,能源、輔料以及人工等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大幅上漲。每加工1000噸菜籽約需要3噸左右的溶劑油,今年溶劑油的價格為8300元/噸,而去年同期的價格為5000多元,最低時僅僅2800元。
由于煤炭的價格過高,且為了適應環保的需要,當地企業主要的燃料是稻谷殼,去年稻谷殼的價格最低是40元/噸,最高也不過150元/噸,但今年價格完全不同了,平均大約250元/噸,最高是360元/噸。
今年的人工費用也出現了上漲。去年當地一個雇工的價格為30元/天,而今年是45元/天,農村臨工的價格更高,大約是80元/天,如果是熟練工,大約是一天100元。
貸款資金壓力重:該糧油公司今年貸款2400萬,從農發行貸款1500萬,利息是在年息7.47的基礎上上浮10%。其余的貸款來自信用社和農行,其中信用社的年息為10.8%,農行的年利息是9%。往日企業在資金使用上采用盡量快收快榨,短期拖欠貨款等形式加快資金的使用效率,一般可以將貸款使用金額擴大到4倍,均攤下來每斤菜籽的收購價上漲了2分錢,在企業可以承受范圍內。但今年由于銷售的不振以及產品的積壓,大量資金被占用,無法活動,因此利息負擔成為企業現在最頭疼的一個問題。初步估計,現在5個月的利息就相當于在收購價格上增加了8分錢,如果行情繼續如此下去,明年5月貸款到期時,利息造成的成本上漲將達到一個驚人的數字。屆時,將會有大量的企業因還不起貸款而倒閉,銀行也將出現大量的壞賬。
綜上所述,天門油脂加工企業現在面臨的問題多多,主要有:產品現貨價格過分低于收購成本,造成積壓;產品的積壓造成資金流動性不足,利息壓力過重;現金流斷裂,無法展開對棉籽的收購等。
究其原因主要有:①錯誤分析了油脂價格的走勢,認為植物油價格還要進一步上漲;②由于錯誤判斷了形勢,造成在菜籽收購中對原料的搶購,甚至是惡意競爭;③惡意的搶購造成菜籽的質量下滑,影響了出油率,增加了成本消耗;④地方盲目擴大壓榨能力造成壓榨能力過剩;⑤對期貨市場的認識不足,無法合理使用兩個市場的價格體系判斷市場走勢,并在期貨市場上對沖風險。
最后,張經理也提到了一些解決企業當前困境的辦法,希望相關的貸款銀行能夠在利息上做些調整,或者能夠適當延期還款,給企業一個喘息的機會。同時,也希望政府能夠通過減免稅款以及增加菜籽收儲等方式幫助企業度過難關。
——鐘祥地區
10月21日,筆者和研發部同事陳朝國在機構部王春泉的帶領下,對鐘祥地區油菜籽生產加工情況做了調查。在當天的調查中,我們訪問對象有小型的地方壓榨企業,私人油坊和種植油菜的當地農民。
壓榨業:
鐘祥地區一年大約收油菜籽40萬噸,含油量平均在35到36個,當地主要的收購壓榨企業是中糧,其余的大部分是中小型的壓榨企業,產量無法與中糧相比。而且鐘祥地區的菜籽還有相當大的部分被外地企業收購。
王氏糧油貿易公司(化名)生產能力是18,000噸,去年壓榨了13,000噸油籽,其中油菜籽5000噸;王三油坊(化名)只壓榨油菜籽,去年壓榨了6萬斤,約30噸。
今年菜籽的收購價格比較高,王氏糧油均價在2.6元/斤,王三油坊的收購平均達到2.7元/斤,而當地的價格最高曾達到2.9元/斤,在當地主要壓榨企業中,平均收購價最高的達到了2.85元/斤。按照當地的油菜籽的則算方式,100斤菜籽加工成35斤半油,60斤粕,其中加工費為6到8元,2.85元/斤的菜籽要菜油達到12500元/噸左右才有利潤。
現在王氏糧油菜籽還庫存3、4百噸,菜油有1000多噸;王三油坊的主要問題是有菜籽4萬斤的積壓,壓榨的菜油有6000斤,由于作坊壓榨銷售比較靈活,所以菜油在6.5至6.8元賣了4000斤,但還是有2000斤菜油的積壓。現在每天僅靠零售20至30斤,零售價為5到5.5元。
菜粕今年的銷售情況較好,王氏糧油在前期以2400到2500元賣掉大部分菜粕,還剩不到500噸,銷路近期基本上沒有什么問題,但價格有所下降,不足2300元。王三油坊產生菜粕一萬三千斤,基本上以每斤1.1元到1.2元賣完,而往年的價格僅為一斤0.6元。
今年除原材料外,其他的費用增加也比較多。電費今年上漲了0.1元多,波峰段的電價為0.825元/度,波谷段的價格為0.62元/度,對于日夜生產的王氏糧油,均攤下來價格為0.7元/度,而王三油坊只在白天的波峰段加工。壓榨企業燃料主要是谷殼,今年谷殼平均每噸260元,而去年僅80元,漲幅較大,而小油坊壓榨只用電力。溶劑油今年的漲價也比較厲害,去年平均一噸5000多元,今年最高達到9300元,現在有所回落,也有8000多元。由于王氏糧油的壓榨設備較為陳舊,消耗溶劑油為千分之八。
收購的菜籽的資金主要靠自籌,當地農發行的貸款比較難申請到。王三油坊主要是從親戚朋友那里借了周轉資金6萬多,由于資金量不大,關系較好,基本上不用付利息。而王氏糧油從信用社貸款90萬,利息為11.94%,其余800多萬靠自籌,利息不等,在10%到12%之間。自籌資金容易面臨被撤資的風險,由于近期行情的不穩定,已經有大約100萬資金被抽走。
今年收購的菜籽質量也不是很好。除了生長期的一些原因外,還有由于市場的搶購,菜籽收購前有些應該處理過程被簡化,使得油菜籽含雜質較高。
現在停工對壓榨企業的壓力非常大,停工一個月將損失10到15萬,還要隨時防止菜籽的燒倉,當地損失最重的企業已經過千萬。
對于后市,他們表現出更多的無奈,只是說大約到春節前將手上的存貨銷售光,價格只能是看一步,走一步。而國家2.2元的收購保護價是否能提振油價,保護中小菜油壓榨企業,他們很期望,但也很懷疑。
農民:
在當地筆者還走訪了幾個農民,今年的收成大約一畝有三四百斤油菜籽,在油菜籽收購初期,菜籽的價格一路飛漲,短短的時間就從2.4元漲到了最高的2.9元一斤,其中高價收購的多是中小的壓榨企業,而且收購時對質量也不是很嚴格,中糧的收購并沒有往年那么多,質量要求也高一些。
當地農民部分在2.6元左右賣掉了,而當價格上漲到2.8元以上時,反而增加了農民惜售的情緒,心里把收購價格看到了一斤3元以上。而且正好要趕下一季作物,所以積壓了一部分,結果沒有想到這次下跌這么迅速。現在菜籽價格為不足2元一斤,農民基本上不賣了。對于2.2元的保護價,他們表示猶豫,但一些收購商估計2.2元農民還是可以接受的,只是由于前期的價格過高,未售出的農民有一定的失落感,所以才會有些猶豫。從種植成本考慮,不算人工,大約每斤不超過1.1元,如果是租的地,再加上人工,大約是1.6元/斤。
現在在農民及中間商手里的菜籽還有不少,分布也不均,有的大隊甚至還有80%的油菜籽沒有被收購,平均下來估計有40%。
農民希望國家能夠以收儲的形式收購他們手里油菜籽,而當地企業還希望政府和銀行在政策和貸款上給予支持。
——襄樊地區
筆者昨日與同事張娟在襄樊營業部付經理的陪同下驅車拜訪襄樊地區的一家大型油脂加工企業,在和該公司的總經理交談以后,感受頗多。在前幾天的調查中,我們看到的主要是大小油脂加工企業在這次菜油的劇烈下跌中損失慘重,庫存大量積壓,現金周轉失靈,不少企業瀕臨破產邊緣,苦苦等待行情的好轉,無奈又無助。可是這家企業卻與眾不同,公司的主要負責人以及銷售部門的人對期貨非常熟悉,在這一次下跌中不僅沒有損失,還有些盈利,在市場一片蕭條之中依然每天保持著幾百噸的銷售量。
該企業在襄樊地區屬于大型壓榨企業,在這次菜籽收購中,他們最高時收購價格為2.8元/斤,平均下來以大約2.6元/斤的價格收了43,000噸菜籽,折算下來,平均菜油的成本每噸在11,700元到11,800元之間。現在這些菜籽還剩三四千噸,榨成菜油10,000噸,現在菜油基本上已經銷售一空,均價在11,000左右,而菜粕基本上也已2500元/噸銷售一空。單從榨油上面來看,該企業小有虧損。
但是該企業在經營上比較具有全局的觀念,對期貨功能的認識非常到位,在收購菜籽的同時已經在期貨上進行了部分的賣保。在現貨價格還高于12,000時,他們根據國際金融形勢,審時度勢的認為油類價格不會一直維系在這么高的價位,判斷未來的價格會下跌,甚至會跌倒10,000以下。基于這種判斷,該企業及時的賣掉手中的存貨,并在期貨上加大了套保的力度。隨著期貨和現貨價格的一路飛流直下,該企業在期貨上獲得了回報。更值得稱贊的是,該企業在套保成功后及時平倉,沒有將看空頭繼續持有下去。看起來似乎后面的一波更猛烈的下跌他們沒有抓住,但這更加顯示出該企業在套保操作上目標明確,方法熟練,不貪一時小利,著眼長期穩定的發展。
在基本銷售完自己的存貨后,該企業利用期貨的期現價差,做起了菜油貿易。他們和主要的菜油貿易商利用期貨的價格定價,只要是對方出的現貨價格高于期貨價格600至800元,他們就立刻將現貨賣掉,而在期貨上買入近月合約,屆時交割即可。特別是在今年七八月份,現貨價格還在11,000元時,期貨價格已經跌破萬元,該企業抓住這個時機,利用期現的基差,獲得了豐厚的套利利潤。
由于該企業能夠提供滿足交易所標準的菜油,而且數量充足,他們的銷售渠道依然存在,運行良好,最近幾天每天都賣出300噸的菜油。
談到現在許多中小壓榨企業面臨的困難時,該企業負責人認為,是質量、數量和物流三個方面的不足使得中小企業難以抵御這次的價格風險。一是質量,中小企業在前期搶購菜籽中,沒有嚴把質量關,而且提煉設備陳舊,造成質量難以達到交易所的標準,因此即使想套保也無法注冊成倉單。二是數量,中小企業難以滿足當時最高峰期的油料加工的數量,需求方轉向大企業訂購。同時中小企業普遍存在延期交貨的情況,在往年可能這不是問題,但在今年極端行情下,不少買方以賣方違約為由撤銷了訂單,使得菜油積壓。三是物流,中小企業沒有好的物流設備,增加了租用方面的費用,也增加了買方的困難。
對于后市的判斷,該負責人認為,6,000元以下可以適當的做一些買保,風險相對較小,但現在唯一不確定的因素是進口菜籽的數量,現在港口的提現價格是3,500到3,600元一噸。國家的收購價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后才能有所體現,特別是小麥,稻米,玉米等農產品保護價的提高,使得飼料方面對于餅粕的需求會增加,這可以適當減少菜油價格的壓力。
筆者認為,該企業期現結合的采購、銷售模式值得很多企業借鑒,特別是該企業老總對期貨正確的操作理念更是值得許多企業負責人學習。其實隨著期貨的深入,不少企業主都對期貨有所涉足,但他們往往對期貨沒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對期貨的功能也一知半解,需要套保時,沒有套保,還有的把套保做成投機,結果造成了期貨、現貨兩頭虧損的局面。這需要期貨公司以及交易所在政府的支持下,對行業企業進行輔導,加深他們的認識,合理使用期貨這個工具回避風險。
另外一個方面的感觸就是,全球一體化進程勢不可擋,美國金融風暴已經影響到中國大陸的深處,要做好企業,必須具有全局的觀念。一個私營老板和我談過他這次下跌兩次抄底,兩次被套的過程。第一次抄底是在10,500元,這是他統計的收購的成本價,結果被打穿了;第二次是在8,500元,這是他估算農民種植的成本價,結果又被打穿了。他只考慮了菜油一個方面,而沒有考慮到在中國整個植物油消費中,菜油只排到第三,而前兩位的豆油和棕櫚油可以替代菜油,更重要的是,它們的定價權在國外。國外油脂價格低就會刺激進口,老百姓也會食用更多的豆油,從而迫使菜油價格跌下來。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中國的油脂行業再次面臨危機,但這也給有準備的人提供了大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