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互聯網用戶最多的國家,網民占全部人口的比例已接近20%(19.1%)這個網絡營銷爆發的臨界點。目前我國網絡購物使用率為25%,用戶人數達到6329萬人。2007年中國電子商務的總交易金額為1.5萬億,其中大型國營企業占42%,中小企業占58%,達到8700億元。與此同時,國內網絡營銷空間巨大,已成為任何企業都不容忽略的市場。
廣東省的相關數據顯示,采用傳統營銷方式的勞動密集企業,面對各種現代營銷方式的沖擊,明顯競爭力不足。2007年底,廣東省港資制造類企業有3.1076萬家,比上年同期縮減1.3%。除土地和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電力缺乏、人民幣升值以及新勞動合同法影響外,不能適應新型的電子商務營銷方式,不能在電子商務的競爭中處于一個有利地位,銷售下降,也是導致眾多企業紛紛倒閉或撤離的重要原因。
國內網絡營銷專家單仁10月25日在長沙對600多名湖湘企業家發表演講時宣稱說:“未來的商業模式將是‘鼠標+物流’,因此,不管你是第一次創業,還是現有企業的再次創業,都離不開互聯網,離不開運用互聯網營銷。”他認為,未來電子商務具有兩大發展方向,一是持續細分市場,單一產品都可通過網絡營銷創造出一個大的市場和品牌,二是企業的網上直銷(B2C)。
長期以來,中華糧網勇做中國糧食行業電子商務的領跑者,實現了糧食信息傳播和交易的電子化,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企業運營效率(至今已中標承接全國重點農產品市場信息化建設項目45個,同時支持各地市場進行地方糧油的場內和網上計算機交易近50場次),在國家政策糧交易中發揮重要作用,為推動中國糧食電子商務做出了貢獻。
糧食行業走信息化、電子商務化道路,極大地增加了企業的信息敏感度、節省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經濟效益。
中國糧食行業的門戶網站中華糧網傅宏總經理說:“將傳統糧食市場和電子商務密切結合,是現代糧食流通的發展方向,也是現代糧食市場體系建設的必然要求。”
單仁說:“不管我們愿意不愿意,喜歡不喜歡,不管我們會不會,我們都必須進入互聯網。對每一個企業來說,未來要么電子商務,要么無商可務,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事實上,中國糧油企業已經有越來越多人單位和個人通過互聯網途徑獲取市場行情信息,通過每周一次的網絡競價手段拍購自己所需要的小麥、稻谷、玉米等糧源。
據國家糧食局統計,目前我國僅國有糧食企業及購銷企業合計就有37234家。如果加上各類民營企業,數量更是龐大。大部分糧油企業不同程度在存在規模小、產品單一、營銷方式傳統化、經濟實力欠缺等不足。雖然有些國家級或者省級龍頭企業,在某些方面做得相對較好,但仍然存在人才匱乏、信息意識不強、綜合競爭力不足等弊端。
為了使自己的企業盡快與時代接軌,與市場接軌,我建議各位朋友要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以促使自己的企業更上新的臺階。
糧油企業如果不懂得互聯網,在不久的將來,可能面臨無商可務的后果。并非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