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孟澤,中糧集團油脂部的副總經理,1994年以來一直負責油脂油料的采購業務。從他的發言中處處透露著對行業發展的擔憂。他認為目前油脂油料行業存在以下幾大慘淡的現實。
油脂業產能嚴重過剩
以大豆為例,根據發改委的統計數據,2007年大豆加工能力達到3400萬噸,10年前,只有1000多萬噸。隨著需求的增長,國內大豆的加工產能迅速增長,導致壓榨能力過剩,2009年加工能力超過了7500萬噸,而當年的實際壓榨量只有3400萬噸,由于產量擴張過快,全行業的開工率逐年降低,2000噸以上加工廠開工率只有52%。1000噸小型加工廠半數以上是處于倒閉、或者是停產、半停產狀態。
原料的進口依存度非常高
10年前,中國的油脂是自給自足的,目前,中國大豆進口幾乎占到全球總貿易量的一半左右。2008年,大豆的貿易是7000萬噸,占全球貿易量的48%。
按照年度壓榨量的比重來算,進口大豆的壓榨量已經占到80%以上,相對于如此巨大的中國大豆市場,國外的供應商數目非常集中;市場上的四家供應商占據了中國出口2/3以上的份額,這四家供應商覆蓋了三個主要的產地,北美、南美、巴西、阿根廷。另外就是棕櫚油,前三位的供應商占了對中國棕櫚油出口總量90%,而最大的一家占了70%。
外資企業占據半壁江山
2000年以前,中國的大豆壓榨是以內資企業占絕對的主導。爾后,外資企業快速進入榨油市場,短短四五年時間,占據了中國壓榨大豆市場的半壁江山。在外資當中,外資企業的開工率相對內資企業高一些,差不多達到60%~70%。
綜上所述,油脂油料加工廠的規模在不斷增大,行業的集中度在提高,行業內變成了大的企業集團占主導地位的格局;由于開工率逐年降低,利潤空間逐步下滑到目前很低的平均利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