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啊,現在合興根本沒有辦法與外資企業及做進口大豆生意的企業抗衡,在原材料價格上他們占盡了優勢,因黑龍江作為大豆主產區不能從國外進口大豆。國家出臺了大豆地方保護價,黑龍江大豆價格上漲而豆油、豆粕價格下跌,每生產一噸豆油就虧損40元—60元。現在只能減產或者停產代工了。”黑龍江友誼縣合興糧油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秉義說。
王秉義的想法是,面對這樣的形勢,合興準備與大連港口廠家聯合,做進口大豆就地銷售生意或者轉租廠房做代工。但從目前來看,王秉義的“代工”夢也開始變得迷離了。
近日,美國農業部公布的世界農產品供給與需求預測報告說,由于單產水平下降和豆油、豆粕價格的不理想,美國大豆產量和壓榨量都將有所下滑。而受大豆油和豆粕價格下降的影響,大豆壓榨量預計為17.45億蒲式耳,比預期少1500萬蒲式耳。因為未來豆價走勢不容樂觀,美國農業部預測,2008/2009年度,大豆平均價格為每蒲式耳9.10美元—10.60美元,比預期減少了45.5美分。
國內專業人士認為,美國大豆價格下行將給國產大豆帶來很大的壓力。“目前,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已經影響到了實體經濟的運行,美國農業部調整大豆和豆粕的價格預期也表明了市場投資心理進一步減弱,而美國作為全球農產品定價中心,它的價格下調必然影響整個世界農產品貿易價格的變動,也必然影響到中國龐大的大豆進口貿易。根據油脂網的最新監測,未來一段時間,大豆進口成本將下降到每噸3100元—3200元的水平。”中華油脂網信息主編郭清保說。
10月下旬,國家發改委公布,在東北大豆主產區將按1.85元/斤掛牌價格收購150萬噸中央儲備大豆,消息公布后,大豆期貨、現貨價格迅速躥升后走穩,黑龍江大部分地區的大豆收購價已經在1.85元/斤左右徘徊相當長一段時間了。
按照國家收儲價,意味著油脂加工企業收購國產大豆的成本在每噸3700元左右,相比進口大豆價格,國產大豆在價格上處于劣勢。在規模上,今年國產大豆總量預計為1750萬噸,進口大豆可能達到3400萬噸甚至更多,數量上占優勢的進口大豆價格一旦帶頭下滑,國產大豆很難抵擋得住。
而使王秉義的代工夢可能破碎的主要原因是進口大豆的北上。今年早些時候,關內豆油的價格比東北豆油的價格每噸便宜1000元。關內的豆油主要是用進口大豆壓榨而成的,東北豆油用的則是國產大豆。1000元的差價,去掉運輸費等費用,將關內豆油導入東北還會有賺頭。郭清保表示,現在的差價已經縮小到100元-200元左右,但是進口大豆價格進一步降低的話,豆油、豆粕倒流回東北完全有可能成為現實。
國家收儲政策出臺到現在,1.85元/斤的價格,豆農覺得不夠高,不愿意賣,對于油廠來說,由于豆油和豆粕的價格往下走,加工大豆只能保本或者微利,也不愿意收,大豆市場交易清淡,黑龍江的油脂加工企業只有10%的開工率,而且多數是小油坊。據估算,按照大豆收購價每斤1.82元、豆油每斤4.2元、豆粕每噸3350元計算,除去人工費等,油廠每噸只能掙到80元左右。
王秉義2007年和其他油脂企業的老板一樣經歷了輝煌的一年,月產1.5萬噸的合興在2007年也創造了1000多萬元的盈利,但是短短幾個月時間,曾經輝煌的合興慢慢走向了衰敗,10月份被迫停產12天,虧損30余萬元。產業、工廠、企業家和工人都可以指責命運的不公,同時也都要面臨一次利益與成本的再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