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視角看油脂油料行業走勢
11月11日,第三屆國際油脂油料大會在廣州隆重召開。今年的油脂油料大會是在美元貶值,石油和糧食價格大幅波動,美國次貸危機蔓延發展,世界金融市場受到巨大沖擊,正在對包括油脂油料產業在內的實體經濟產生重大而深遠影響的背景下舉辦的。宏觀經濟將怎樣演變、油脂油料市場怎樣變化、企業應該怎樣應對挑戰等成為大家關心的話題,因此大會的召開具有特別的意義,受到了更加廣泛的關注。
整個行業都在面對市場風險
棕櫚油是貿易量非常大的一個油脂品種。馬來西亞和印尼是兩個最大的棕櫚油出口國。馬來西亞棕櫚油推廣協會營銷與市場開發總監WiraAdam先生認為,人口、經濟增長和能源價格是影響棕櫚油價格的三大因素。油脂產品每年需要4%-5%的增長幅度才能滿足基本增長需求,而棕櫚油是最可能實現大幅度增長的油脂商品。可在過去的5年中,棕櫚油的生產成本翻了一番,而產品價格上升的幅度低于生產成本上漲的幅度,使得生產國利潤率下降。怎樣保持棕櫚油價格水平,WiraAdam先生介紹了他們的對策,一是制定科學的生物能源政策,用生物柴油生產政策來確保棕櫚油的基本價格,防止價格下滑到過低的水平。二是通過品牌推廣戰略,打造一個高質量、無風險、對環境友好的馬來西亞棕櫚油品牌和形象。
據巴西期貨交易所玉米與大豆委員會委員FabioMeneghin先生介紹,南美洲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巴西去年產量達到6000萬噸。盡管巴西農民非常善于種大豆,但目前巴西農民面臨五大挑戰,包括宏觀經濟方面的挑戰,還有物流、成本、利潤等方面的挑戰。巴西農民2008年-2009年度面臨的挑戰就是整個宏觀經濟的環境,出口的競爭力會隨著貨幣的升值而下降。所以,在今年貨幣升值的情況下,巴西農民的大豆要想賣出去,要做非常多的市場營銷工作,從價格上看,競爭力也不明顯了。農資漲價是巴西農民面臨的第二大挑戰,大豆成本提高了20%到30%,化肥使用量在逐步下降。如果單產不高,就很難賺錢,種植利潤已經降到成本差線。
美國大豆收益在過去3年一直在下降。據LMC國際有限公司北美研究主任WilliamTierney先生介紹,目前種玉米會損失150美元,種大豆會損失7美元。預計美國玉米在2010年每英畝的損失是150美元左右,明年玉米產量可能會下降。從芝加哥商業交易所2009年11月大豆和2009年12月玉米期貨比價的走勢可以看到,大豆相對于玉米來說有優勢,美國農民很可能會像南美的農民一樣減少玉米的種植面積,來提高大豆的種植產量。
中糧集團油脂部副總經理劉孟澤則認為,中國油脂行業的發展動力主要來源是飼料、食用植物油的增加方面,新的生物能源需求對它影響較小,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金融危機的影響。目前我國當前油脂加工行業的特點是:加工能力增長速度明顯大于實際需求的增長;原料的進口依存度非常高;加工企業當中外資企業比例的增長速度非常快;油脂油料的加工廠的規模不斷增大;油廠的加工利潤近兩年相對比較低;市場波動加大,風險提高;外部市場因素加大甚至超出了行業基本面的影響。因此,發展需要政策引導、原料保障、有序經營多重保障。
政策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福斯特·薩利文有限公司行業咨詢全球總監ChrisdeLavigne先生說,2009年中期,原油價格將會呈現上升局面,這樣會吸引農民,在不同的作物之間輪流種植,也會導致市場的波動性加劇。去年3季度開始,生物燃料的利潤急劇下跌,到今年第二季度時,生物燃料虧損非常大。歐洲也是如此。我覺得中國政府做了一個非常正確的決策,就是糧食不進入生物燃料的市場,不使用食用植物油、玉米油、大豆來生產生物柴油,這是非常正確的。生物柴油泡沫已經破滅,這跟政策有關,很多國家執行了錯誤的政策。生物燃料將繼續生存和發展,但是可能需要一種不同的結構和經營方式來發展,我希望全球的政府能夠一起配合,搞一個全球的標準架構。在中國,發展沼氣,使用纖維素這些作為原料,我覺得這可能是生物燃料發展的前途所在。
美國農業部經濟研究局生物燃油咨詢師WilliamLin博士解讀了美國新版《能源法》和《農業法》對油料行業的影響。他說,在生物能源方面上,政策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美國生物柴油的產量和產能近年快速上升,政府補貼使然。在美國,生物柴油和普通柴油混合的時候,享有1加侖1美金的減稅優惠。另外,美國農業部對生物柴油的使用也有其他獎勵措施。2007年12月份美國國會通過的《能源法》規定,可再生燃料包括玉米生物燃料和纖維素生物燃料,它的產量在2020年前要達到360億加侖,在2022年之前將燃油效率提高40%。其中的《可再生燃料標準》里面規定,生物柴油的用量要從明年的5億加侖遞增,到2012年達到10億加侖。目前有3億磅的豆油是用來做生物柴油的,根據《可再生能源標準》要求,明年必須達到37.4億磅,在2012年要遞升到74.8億磅。2015年起,玉米乙醇的用量必須達到150億加侖。這導致玉米6年平均增加200萬英畝,增幅2%,大豆增加50萬英畝,增幅0.7%。新《農業法》提出在2008年到2012年,繼續實施補貼營銷貸款和以價格為基礎的反周期性補貼的計劃,叫做CCP計劃。同時新《農業法》,又給農民一個新選項,就是可以選擇以收益為基礎的反周期性補貼計劃,但是必須放棄以價格為基礎的反周期性的補貼。《農業法》提高了2010年到2012年大豆、少數油料以及其他商品的目標價格。在未來10年內,新《農業法》將增加政府預算支出36億美元,增加玉米種植面積45萬英畝,大豆種植面積40萬英畝;大豆價格減少大概7美分,跌幅在0.7%左右,玉米價格基本不受影響。
美國新的農業政策,對全球油脂行業都會帶來影響。美國大豆和大豆油的出口量在整個全球市場所占的比例將會下降,這給南美洲創造了一個擴大出口的機會。生物柴油的需求增長將抬高大豆油的價格,并提高大豆油在壓榨價值中所占的比例。
絕不能脫離風險管理工具搞經營
國家糧食局副局長郄建偉介紹,自我國加入WTO以來,植物油市場進一步開放,2006年取消了豆油、棕櫚油、菜籽油進口關稅配額和國營貿易管理,大豆、植物油已經成為了我國用量最大的農產品。去年,中國進口大豆超過了3000萬噸,進口植物油總量超過了1000萬噸,兩項商品進口總價值達到了174億美元,占我國農產品進口總額的43.2%。目前,中國大豆、豆油、棕櫚油進口量已居世界第一位,植物油市場對外依賴程度超過60%。因此,發展油脂油料期貨市場是當務之急。去年10月,國務院頒發了關于促進油料生產發展的意見,把培育油脂油料期貨市場作為重要舉措,提出了要充分發揮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套期保值、規避風險的功能,穩定企業和農民的生產收益,促進油料產業的健康發展。
1993年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的大豆是中國期貨市場最早的品種之一,也是中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最大的品種,15年來累計成交大豆達8.5億手。
2000年7月和2006年1月,大商所又先后上市了豆粕和豆油期貨,形成了國內第一個品種系列,為大豆產業鏈上的企業提供了完整的比選工具。2007年大連商品交易所的豆粕、大豆、豆油期貨成交量在全球農產品期貨成交量中分別居第一、第四和第十二位。2007年10月,大商所上市了棕櫚油期貨,一年來,棕櫚油共成交829萬手,成交額6876億元,日均成交量3.34萬手,成交額27.73億元。目前,以大豆、豆粕、豆油和棕櫚油為主的油脂油料期貨系列品種,已成為大商所的主力品種,成交量占大商所總量的70%以上,成交額占大商所總額80%以上。
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劉興強說,近幾年來,油脂油料市場先后經歷了幾次大的波動變化,給相關企業的經營帶來了很大的風險。但隨著油脂油料期貨市場的功能作用發揮,這種變化給相關企業帶來的沖擊都在減弱,油脂油料行業的整體抗風險能力有了明顯提高。2004年的大豆價格風波吹倒了一批企業,當年,國內大豆價格從4000元/噸跌至2500元/噸,國內一些企業由于沒有學會用期貨工具管理風險,因此陷入困境,從而引發行業格局大變革。今年以來,大豆價格從5800塊錢/噸,下跌到3000多元/噸,但大批企業通過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防范了風險。因此,這次的風險雖然比2004年更強烈,但更多的企業避免了受傷。目前,在國內油脂油料加工貿易行業中,有14000多家企業在大商所開戶,其交易量占市場總體規模的20%左右。在現貨企業中目前很流行的一句話是“亂做期貨是瘋子,不做期貨是傻子”。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在現貨價格劇烈波動的情況下,絕不能脫離期貨等風險管理工具搞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