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加工壓榨 » 正文

大豆油脂產業危機引發強烈關注

  作者: 來源: 日期:2009-04-24  
     本報《黑龍江油脂加工業無奈“失守”》一文發表后(見4月22日頭版),引起黑龍江省相關部門高度重視,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省工商聯主席洪袁舒日前接受采訪時表示,省工商聯已積極向有關方面建議對我國大豆產業進行扶持。

    據了解,此前,洪袁舒一直關注著黑龍江省大豆產業和油脂加工企業,從去年12月開始,她就組織人員對全省大豆產業進行了全面調查,并組織召開有關專家、大豆加工企業座談會,今年兩會,她作為政協委員,向大會提交了一份名為《采取積極應對措施促進大豆產業健康發展》的提案,受到與會者普遍關注。

    洪袁舒認為,我國大豆產業正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她的調研顯示,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際農業資本對國內大豆市場的爭奪愈演愈烈。控制著中國進口80%貨源的國際四大糧商ADM、邦吉集團、嘉吉集團和路易達孚已先后在我國各地布局,搶占市場。“在大豆市場產業鏈上,跨國糧商不僅從加工環節加以控制,而且已經深入到種植、貿易、流通等各個領域。國內大豆加工企業大批倒閉、停產和半停產。”而我國現有的97家大型大豆加工企業中,有64家具有外資背景,控制了我國85%的大豆加工總量。“我國是不掌握定價權的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洪袁舒說,2008年國家出臺東北地區大豆每噸3700元的保護價收購政策,而進口大豆跌至每噸3000元以下,且大量侵入國內。目前我國的大豆需求量逐年增加,而國產大豆生產能力只有1500萬噸左右,自給率不足30%,進口依存度高達72%。大豆已成為我國供求缺口最大的農產品[16.44 -4.14%]品種。“我國大豆產業面臨著危機。可以說,我國的大豆產業已經進入了不良發展階段”。

    洪袁舒說,我國雖然在1999年實施了大豆跨越計劃,2000年實施了良種計劃,2001年實施了大豆振興計劃,國家發改委又于去年出臺了《關于促進大豆加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旨在保障大豆產業安全。但是外資企業對中國大豆產業的擴張活動仍在繼續,收購動作十分活躍。“如果這種狀況持續下去,我國大豆產業將完全失去自主能力”。

    因此,“國企的加工萎縮”與“外企的不斷擴張”必須引起決策層重視了,“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同時,如何強化我國大豆的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的基礎能力建設,構建完善的現代國家大豆產業體系,已成為保障我國大豆產業健康發展的當務之急。”

    從2008年底開始,黑龍江省工商聯立足本省,對我國大豆產業的發展問題進行了調研。然而主持調研的洪袁舒的結論并不樂觀:調查結果顯示,雖然國家把大豆歸入糧食類產品,但大豆生產效益導致我國大豆播種面積波動頻繁、單產提高緩慢,質量長期不穩;種植規模小,成本居高不下,經濟效益低;科研投入不足,生產管理粗放,品種更新滯后,單產水平低;產業鏈條短,加工能力過剩;政策扶持滯后,補貼面積狹小。

    這主要表現在押大豆產業的振興政策及措施不到位。長期以來,中國面臨著糧食供給不足的問題,農業生產的中心任務是增加糧食產量。雖然國家把大豆歸入糧食類產品并出臺了相關政策,但大豆生產并未得到像小麥、水稻和玉米等大宗糧食作物那樣的重視和優惠政策。因此,大豆生產中的許多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大豆生產基礎設施條件及管理水平偏低。我國大豆的生產條件較差,缺乏灌溉、排澇等現代農業基本條件;產前、產中、產后管理粗放,品種的自留自用、相互串換以及重迎茬面積大等現象已成習慣,品種混雜退化、單產水平低;沒有實行區域種植和專品種生產,大豆不同品種的混種、混收、混售形成了混合商品大豆,降低了蛋白和脂肪含量,影響了大豆的產量和質量;大豆生產效益競爭力不強。大豆生產屬于土地密集型,只有規模化生產才能實現低成本、高產量、高效益。我國大豆生產目前主要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戶生產,與美國大豆種植戶相差甚遠。由于不能形成規模經營,因此農民種植大豆的凈產值通常低于其他競爭作物,極不利于調動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大豆原始創新科研投入嚴重不足。中國的農業科研投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科研經費主要投在水稻、玉米和小麥等高產作物上,而對大豆作物的科研投入嚴重不足,致使大豆單產增長緩慢。由于對大豆品種的推廣重視不夠,一些大豆種植戶仍在沿用幾十年前的老品種。近年來,我國政府也開始重視大豆技術推廣工作,先后實施了“高產大豆示范項目”、“大豆綜合生產能力科技提升行動”和“全國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試點行動”,推動了大豆新品種和新技術的應用,但僅限小面積示范。

    “大豆不僅在國內食物生產和消費系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為國家出口創匯做出了重大貢獻,在中國種植業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洪袁舒認為,國家應該出臺專項政策,對大豆產業給予扶持。

    “首先可以設立大豆種植專項基金,增強大豆原始創新技術積累。”洪袁舒認為,國家在當今國際上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未定論之時,應該在大豆育種上,要堅持傳統育種和轉基因育種相結合的方針,改變過去強調非轉基因高油與高蛋白兼容的育種方向,走品種特點單獨選育的路子。同時注重多樣化、專用化的高產大豆、高油脂大豆、高蛋白質大豆、高異黃酮大豆、抗除草劑轉基因大豆、高抗逆性轉基因大豆等優質大豆品種的選育;加強大豆科研和優良品種推廣,加快推廣單品種區域化種植和成熟配套栽培技術,改變大豆的混種、混收、混售現狀。引導小農戶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降低大豆生產的成本。恢復我國在世界大豆產業中應有的地位。

    其次,應該加大對我國大豆主產區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國家要抓緊規劃優質高油脂、高蛋白大豆生產基地,穩定大豆種植面積,使其成為我國糧油安全的重要保障。提高大型農機裝備補貼、加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投入,此項投入在國家4萬億投資中予以落實。

    “同時,要把大豆作為國家戰略資源考慮,給大豆種植以重點扶持。”洪袁舒說,現階段,要提高大豆的補貼標準和擴大補貼范圍。由目前的補貼部分種植面積擴大到全部補貼,并將補貼方式由補供種企業改為直補農戶。從上世紀80年代,美國和巴西等國就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對大豆進行補貼。相比之下,我國補貼標準低、范圍小,大豆保護體系不夠健全,阻礙了我國大豆作物的國際競爭力。

    “大豆產業是個系統工程,因此要大力扶持國內大豆加工和流通企業的發展。”洪袁舒認為,要把大豆加工作為一個重要產業來抓,依靠科技創新促進大豆的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提高大豆的加工性能,增強大豆加工企業的競爭力。流通環節的落后也是影響市場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國產大豆收購成本高、品質差。農民賣豆難現象時有發生。“國家應出臺優惠政策,調整大豆加工龍頭企業稅收政策;加快國內大豆加工產業結構調整;支持國內大豆加工企業利用倉儲、加工等優勢收購消化國產大豆,建立商業周轉庫存,享受國儲的各項政策。”洪袁舒認為,油脂加工企業是大豆產業的龍頭部分,如果黑龍江油脂企業在與外資的競爭中敗北,“那就會給整個大豆產業帶來災難性后果”。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