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加工壓榨 » 正文

外資在中國大豆油脂行業的擴張簡史

  作者: 來源: 日期:2009-06-30  
     近年來,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過渡期的結束,中國的外資利用進入了新的階段,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通過資本的輸入逐漸滲入并控制一些企業實體,甚至在某些行業形成壟斷態勢,而其中大豆油脂行業近年來的激烈變局則為這一趨勢提供了一個極至的樣本。

    外資在中國大豆油脂行業的擴張簡史

    

    上個世紀90年代,作為國內最早開放的糧油品種之一,大豆市場逐漸向外資開放,包括美國ADM、嘉吉及益海嘉里等在內的世界級糧商紛紛加大了對中國的大豆加工貿易。從外資對大豆產業的滲透來看,大豆原料渠道的控制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從原料進口貿易來看,面對質優價廉的國際轉基因大豆,缺乏國際貿易經驗的國內油廠普遍采取與這些大糧商合資或委托進口的方式。隨著國內大豆油脂等產品需求的迅速擴大,國內大豆壓榨企業開始紛紛興建擴廠,而廠址紛紛選擇在沿海地帶,并在享用進口大豆賺取高額利潤的同時逐漸放棄了東北大豆渠道。

    

    2004年3月,得知中國大豆采購代表團即將前往美國采購250萬噸大豆,在國際炒家的哄抬之下,CBOT大豆期貨價格從先前的約220美元/噸暴漲到391美元/噸。接著在中國大豆壓榨企業簽下4100元/噸的高價進口合同離開美國之后,整個國際市場大豆價格隨即暴跌,最高下跌了125美元/噸。最終造成參加采購團的各家中國企業損失慘重,這就是轟動一時的“大豆風波”,也從那一年起,國內民族大豆壓榨企業市場盛宴不再。同時,在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過程中,更多的是享受一系列的包括地方和中央的引資優惠政策。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外資投資成本相對較輕,而更多的地方企業也愿意與外資合作獲得小范圍的共贏。至2004年年底,外資已初步形成在中國油料壓榨市場的產能布局。

    

    資料顯示,目前開工的97家大型壓榨廠中,有64家為外資或外資參股,其日壓榨能力為12.1萬噸,接近中國大豆實際壓榨能力的60%左右。

    

    外資擴張的背后,是產業安全危機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外資的進入一是滿足了國內民眾日益增長的食品需求,另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生產工藝也促進了國內相關企業整體水平的提升。但從國家的產業安全考慮,卻又面臨巨大風險。

    

    2008年8月,國家發改委專門出臺了一份《促進大豆加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該意見開篇強調:大豆不僅是重要的食用油脂和蛋白食品原料,而且是飼養業重要的蛋白飼料來源,在國家食物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國大豆產量排名世界第四,大豆加工和消費量居世界第二,是最大的大豆進口國。豆油是我國最主要的食用油,約占國內食用植物油消費的40%;豆粕是重要的飼用蛋白原料,占國內飼料工業蛋白原料的60%左右;豆制品是我國主要的傳統植物蛋白食物。大豆加工業與種植養殖業、食品工業和飼料工業等緊密關聯,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

    

    目前,對于大豆產業外資比重過大對相關產業發展所帶來的風險雖然尚無法估計,但以下幾點弊端卻是不可忽略的。

    首先,大豆種植戶的利益問題。大豆種植業攸關全國4200多萬農民的生計與增收,尤其是黑龍江省北部地區農民主要依靠種植大豆維生。據了解,黑龍江北部很多地區都屬于第四積溫帶,其氣候條件偏寒,可播種糧食作物品種有限,大豆是主要的種植作物。進口大豆的大量涌入已經對當前東北大豆的銷售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其次,產業競爭環境。對于市場經濟而言,本身是強調公平為第一原則。但我們注意到,與國外投資機構相比,國內企業在貿易管理經營資金等方面尚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外資在市場的競爭中具有相對優勢。從當前國內油料的壓榨能力來看,產能已經嚴重超過實際需求,年有效加工能力尚未達到全部產能的40%,而外資在近年來的一個快速擴張已經導致整個油料壓榨行業競爭環境劇烈,不利于民族企業的成長壯大。

    第三,壟斷危機。與外資在國內壓榨業快速擴張相關的,除了行業競爭環境加劇外,外資存在利用其優勢產品和壟斷地位操縱市場,左右價格,獲取高額利潤,從而將大量財富轉移至國外的機會。

    第四,產業創新機制逐漸減弱。外資的進入一方面利用自身優勢造成民族企業發展困難,研發投入降低,另一方面外資的進入更多的是直接將國外已經發展成熟的管理、技術進行國內復制,這使得中國大豆壓榨企業在行業規模迅速擴大的背景下,企業創新能力卻每況日下。據悉,目前大豆加工業大型豆粕脫溶機(DTDC)、大型離心機、豆粕蒸脫機、精煉分離機、高級過濾機、高級減速機等油脂加工關鍵設備仍依靠進口;配套裝備穩定性差,易損耗;高溫豆粕改性、油腳高效利用等深加工技術水平落后。傳統豆制品工業化程度低。

    政策向左,利益向右

    隨著大豆產業危機的加劇,國家開始采取一系列的宏觀調控措施,包括修訂《外資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油料生產發展的意見》、《關于促進大豆加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油脂油料進口申報、油脂加工企業加工統計等行業調控政策以及《反壟斷法》等經濟引導機制,從產能布局、原料加工銷售、企業資本重組等各個方面加強對外資的引導與控制。但與政策調控相對的是,企業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資本與經營策略的優勢已經使得外資在國內的運作領先于市場環境的變化。首先我們注意到,在政策層層緊逼下,2009年以來外資的整體投資規模仍呈上升勢頭。其次,隨著國家對大豆產業的調控加強,包括益海在內的外資企業開始加強其米面等糧油品種的業務。第三,隨著中國糧油市場體制的改革,受地方利益驅使,越來越多的基層糧油機構傾向于向外資靠攏。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