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要求外資加工企業不再擴張大豆壓榨產能,但仍有外資企業悄然上馬新工廠。
在世界500強排名218位的新加坡上市企業來寶集團(Noble Group)的最新公開資料中,中國的大豆壓榨工廠只有4家,但實際上它的第5家工廠在遼寧錦州已經悄然投產,書面文件顯示,這家去年才建立的新工廠全部投產后大豆壓榨產能將達到150萬噸。
來寶集團新投產的大豆壓榨項目位于遼寧錦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全稱為龍口新龍食油有限公司錦州分公司,是來寶集團下屬的來寶谷物集團全資控股的外商獨資企業,成立于2009年7月,2010年1月正式投入生產,主要從事大豆的壓榨生產,產品包括食用油、飼料用豆粕等,現年加工大豆35萬噸,一期工程已經投產,計劃今年上二期項目,屆時總年加工能力150萬噸。
錦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多位官員向《第一財經日報》證實了該項目的存在,一位官員說:“來寶的一期項目已經投產了,每年能夠處理大豆30萬噸左右,二期項目今年建設,前后兩期項目僅設備投資就在6億元以上,加上其他投資,總額更多。”
早在2008年,國內大豆壓榨產能已經嚴重過剩,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司長陳斌曾表示,截至2008年底,國內年加工大豆能力超過8700萬噸,而目前我國大豆年實際壓榨量4150萬噸,實際加工能力利用率只有48%,原則上將不準新建和擴建大豆油脂加工項目。而早在2007~2008年間公布的外商投資企業指導目錄中,大豆壓榨已經列入不鼓勵項目。
記者多方聯系龍口新龍食油有限公司及其錦州分公司,截至發稿時電話均無人接聽,而來寶集團在渤海大學的一份招聘廣告證明顯示,錦州分公司成立于2009年7月,即在 “限外令”之后設立。
中國大豆產業協會副會長劉登高此前表示,如果不嚴加落實“限外令”,有關政策無異于形同虛設。
來寶已經在中國有4家大型的大豆壓榨工廠,合計日處理大豆能力約為1.2萬噸,年處理大豆能力在400萬~450萬噸,全部使用進口大豆,并且都位于山海關以南地區,此次上馬的錦州項目位置非常微妙。東北是中國國產大豆的主產區,僅黑龍江一地產量即占全國產量的一半左右,來寶在錦州建廠,相當于將進口大豆的加工廠開在了國產大豆主產區的家門口。
隨著來寶工廠的投產,錦州港[5.99 1.35%]已獲準接卸進口大豆,錦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消息說,據預測,今年錦州港接卸進口大豆有望達到100萬噸。
為何在有關部門認為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來寶集團仍舊在錦州設廠?中華油脂網信息主編郭清保認為,還是跟市場供求有關,東北大豆壓榨企業大量停產,進口大豆壓榨的豆油、豆粕由于有成本優勢從黃淮地區涌入東北市場。來寶集團在錦州建廠可直接就近向東北供應豆油、豆粕,省去了運輸費用,更具有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