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公司油籽加工業務的毛利率為14.9%,而去年同期僅為5.9%。而整個公司的經營利潤率也從去年同期的6.1%提升至10.2%。
14.9%,相當于一噸豆油能賺約1000元。業內人士說,一噸豆油能賺400元就是盈利能力不錯的企業。
中糧控股是諸多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縮影。現在,整個產業的游戲規則已經改變。
民營油脂加工企業的一位高管稱,主營業務是油籽,但真正賺錢的卻不是油籽,很大一部分是投資收益。與大豆一樣的其他農產品加工企業,也都是在搞資本運營。
這也是九三糧油工業集團 (簡稱“九三油脂”)董事長田仁禮的發現,在他所在的這個行業,有的企業投資地產發了財,有的企業炒股票發了財,還有企業倒騰外匯賺了錢,還有高手做期貨賺了錢。
中糧的預示
中糧控股油脂部負責人稱,利潤率的提高是個系統工程。單純的加工業務是不賺錢的,因為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在家門口買進、再在家門口賣出,肯定賺不到錢。需要產業鏈組合。”
中糧控股是中糧集團的子公司,是國內領先的綜合農業及食品加工企業,從事油籽、生物燃料及生化產品、大米、小麥及啤酒原料的加工及銷售。
中糧控股的期貨操作在業內非常有名。中瑞金融期貨分析師林靜宜稱,中糧的持倉排名一直比較靠前。
中糧控股每天在期貨市場多時要投放上億元的資金量。“中糧控股大豆期貨(包括電子盤)的確做得很好,處于行業領先。中糧主要是為了套期保值,控制風險,因為公司主要是做現貨業務。”中糧控股相關部門負責人稱。
中糧控股稱,通過加強運營管理,實施有效的套期保值策略,令毛利率得以提高。
“糧食企業的現金流主要來源于銀行貸款,銀行貸款充裕,加上農產品收購資金寬松,在資本市場一走一過就可以賺取巨額利潤。”業內人士表示。中糧控股內部工作人員稱,中糧控股由于每年需要的資金量大,加上信用不錯,公司最好的時候,可以拿到7折到8折的貸款優惠。
今年上半年,中糧控股的營業額升至227億港元,去年同期是196億港元,增幅達15.6%。其中貢獻最大的是油籽加工業務,收入及分部業績分別占整體的56.4%及69.7%。
油脂加工業內人士稱,中糧控股的毛利比同行高出約10個點。糧食本來是一種商品,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糧食的“金融”屬性已經遠遠超過了其自有的商品屬性。
大豆企業搞資本運作是在2004年開始,去年開始盛行,今年更加嚴重。“一些企業把主業都放棄了,通過資本市場的運作變得更加精明,更加會賺錢。”上述民營油脂加工企業高管表示。
據上海證券一位分析師計算,中糧控股大約有3個點的毛利率來自期貨收益。
田仁禮的抱怨
廣東華南糧食交易中心董事長、總經理陳少偉稱,實質上讓人擔憂的是資本的炒作,而非運作,正常的產業資本運作反而對糧食行業的升級大有裨益。而資本的炒作使農產品金融化,極大地加劇了價格的異動。
田仁禮說,“一炒,說糧食沒有了,國家就緊張了。政策一出臺,馬上價格又跌下去了。農產品價格大起大落,搞得農業經營者辨不清方向,搞不清是非。”
不經意間,大豆行業也早已經變質,大豆市場竟然已經變成資本市場。大豆等農產品資本化之后,活下去的大豆加工企業,八成都在參與資本運作。
田仁禮說,大豆加工行業產能過剩、競爭激烈,“找不到新的出路,這家企業就沒辦法活下去。”
現在,其他糧食加工業也是如此,一些地方的面粉企業已經處于停產狀態,很多面粉企業已經連續多月虧損。
企業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圍繞著主業,順帶著總可以做點什么吧。田仁禮正在考慮國際貿易中是否會有些盈利空間。
這其中確有機會,特別是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的情況下。
在美國貸款年利率3%,中國貸款年利率6%,差3個點。把美國的貸款,拿到中國來投資,然后,再到美國換美元。“匯率差異了不得。這么一倒騰,可以倒騰出很多現金。”上述油脂企業的管理層稱,“匯率差異我確實賺著了。只要有跨國業務的,都可以做這件事。”
田仁禮說,大豆等農產品,已經不是大豆產業的問題了,完全成了資本運作的載體之后,農產品整個行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目前研究農產品問題,如果僅僅研究農業本身,就永遠都沒有正確答案,必須研究其背后資本問題。”田仁禮稱。
投資上游
糧食加工業薄利已成事實,糧食加工行業是充分競爭的行業,目前產能過剩嚴重。譬如中國面粉加工行業平均的設備開機率不超過四分之一。
很多大企業開始向上游發展。“下游競爭激烈,而上游沒有競爭。”廣東華南糧食交易中心信息部負責人胡鋒稱。
“進軍上游,獲得原糧儲備,價格上有一定話語權,不用再受制于人。”胡鋒表示。但是,絕大部分糧食倉儲還是在中儲糧手中。中儲糧收儲占50%以上。
廣東華南糧食交易中心董事長、總經理陳少偉稱,目前糧食行業普遍存在產能過剩的現象,并且新一輪的產能擴張已啟動。本輪擴張有個新特點,那就是大資本的進入。資本的進入則加劇了產能過剩對糧價的助推作用。為保證糧源,其他企業不惜提高收購價以取得競爭優勢。
在小麥收購市場,今年的主角是大糧商。這些收購主要還是保證各自的加工業務。小麥加工是中糧集團以及中糧控股的主營業務之一。
中糧已經收購中谷糧油集團公司,中谷是中國最大的國有糧油流通企業之一,主業是糧油飼料貿易、倉儲、加工及物流。今年年初,中糧控股又收購了江陰一家企業,全面持有其全資附屬公司中糧(江陰)糧油倉儲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為提供倉儲及裝卸等物流服務,可以增加收購原糧的能力。
隨著中儲糧停止托市收購,小麥收購的舞臺上只剩下了中糧等企業以及面粉廠等下游加工企業。中糧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河南省的小麥總產量是3000萬噸,中糧參與收購了總量為100萬噸的優質小麥,約占3%。
全產業鏈的公司,更容易應對當下的農產品價格飆升。
譬如,很多投資機構看多米價,并認為年內有機會大漲。有人預測這個幅度會達到三成以上。這對于大米加工企業意味著什么呢?
北大荒[股份高級糧食經濟師趙幸福稱,加工企業成本上升,在北大荒股份就是水漲船高。上下游齊漲。因為北大荒股份,既是生產商,還是加工商和銷售商。糧食漲價是大趨勢。但是大米漲價,漲得太多消費者也不認可;政策上也會被掌控,不會漲得太離譜。北大荒也正在采取規避價格風險的措施,但趙幸福沒有透露具體的避險措施。
現在,九三油脂正在進行轉型,不再單純走油脂壓榨這條路,而是在保留產能的同時,用更多精力做餐桌食品、藥品,延長產業鏈,做好大豆精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