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加工壓榨 » 正文

外資糧企本地競爭不具優勢

  作者: 來源: 日期:2010-09-17  
     業內人士稱:理想格局是國企、民企、外資三分天下

     中國政府高層最近一個月關于外資企業的表述讓新加坡企業控股的益海嘉里集團副董事長穆彥魁深感欣慰。

    9月1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第四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表示:所有依照中國法律在中國注冊的企業都是中國企業,它們制造的產品都是中國制造,它們研發的創新產品也都是中國創造,在中國境內注冊的外資企業都享受國民待遇。

    緣起:外資進駐糧價上漲

    2003~2004年,國際大豆市場暴漲暴跌,盲目跟進在高價位購買大量國外大豆的中國企業大量虧損,外資陰謀論由此而生。

    2003年8月份,受天氣狀況不佳、大豆減產等消息的影響,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大豆交易價格從2003年8月份的最低點每蒲式耳540美分一路漲到了2004年4月份的1060美分,創下近30年價格的最高紀錄。

    在恐慌心理的影響下,中國大豆壓榨企業在每噸4300元人民幣左右的高價位訂購了800多萬噸大豆,隨后大豆價格暴跌至每蒲式耳500美分左右,大豆年加工規模約500萬噸的大連華農集團損失慘重,部分工廠被外資企業嘉吉和ADM收購。在此背景下,包括九三油脂集團總經理田仁禮等國內企業負責人開始提出,國際四大糧商ABCD(ADM、Bunge、Cargill、Louis Dreyfus)陰謀掌控中國大豆壓榨業。

    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國內大豆和食用油價格到2009年下半年出現恢復性上漲,而益海嘉里集團原來低調建設的大米加工廠和面粉加工廠日漸成型,引發越來越多人的注意。于是,第二波外資陰謀論產生,并延續至今。

    市場現狀:國內企業發展迅猛

    在大豆壓榨領域,國內企業經歷了2003~2004年的大豆危機后,加工規模反而越做越大。

    一家大型食用油廠負責人介紹,目前國內大豆年壓榨能力已經超過1億噸,其中國有糧油企業最近三年擴展得尤其迅速。以中糧集團為例,其控股的中國糧油控股(00606.HK)原來大豆等油籽壓榨能力只有500萬余噸,隨著新建項目未來2年相繼投產,壓榨能力將達到1000萬噸左右,與占據國內最大的食用油生產份額的益海嘉里集團難分上下。

    另一家大型央企中國中紡集團2009年并購了國內9家大豆壓榨和精煉企業,并以租賃和委托加工形式獲得另外2家油脂企業的控制權,使該公司大豆壓榨能力達到年產560萬噸、精煉和分提能力為年產180萬噸。同屬央企的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100萬噸級的大豆壓榨項目也在建設中。

    民營大豆壓榨企業的壓榨能力也不容小覷,東凌糧油2009年壓榨的大豆數量達150萬噸,黑龍江上百家大豆壓榨企業的加工能力在1000萬噸左右。

    僅綜合以上數據,本土企業占全部大豆壓榨能力的比例已達到約30%。

    穆彥魁說,益海嘉里一年加工的小麥數量約100萬噸,占全部1.1億噸小麥產量的百分之一還不到,加工水稻80萬余噸,與每年2億噸的水稻產量相比,也不到百分之一,主要原糧都來自于中儲糧和地方國有糧管所。

    在食用油市場,益海嘉里控制的“金龍魚”等品牌在小包裝調和油市場占據壓倒性優勢,但是在玉米油、花生油、茶油等專業食用油領域,本土品牌占有的市場份額正在迅速增長。

    中國玉米油是在香港上市的一家山東民營企業,目前中國玉米油所占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30%~40%,超過金龍魚玉米油的市場份額。

    在部分區域市場,比如上海,占據當地市場份額最大的是上海良友集團生產的“海獅”食用油,在東北市場,“金龍魚”在與當地品牌的競爭中也并不占據優勢。

    理想格局:

    三分天下各占其一?

    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副會長宋廷明表示:“2004年以來,隨著我國糧食購銷市場的全面開放,外資糧食企業開始向主糧購銷和口糧加工業即小麥粉和大米加工業拓展,糧食加工業競爭更趨激烈。這種競爭,一方面有利于打破壟斷,推動技術進步;另一方面也引起了一些人對我國口糧安全的擔心。”

    在外資企業進入之前,中國糧油行業長期處于“小、亂、散”的狀態,與國際先進水平相差懸殊。

    宋廷明認為上述問題的存在有多個原因:“一是在糧食統購統銷時期,當時省市之間的糧食余缺調劑均以原糧為主,成品糧難以長期儲存,很少橫向流通。二是改革開放后,農村社隊(鄉鎮)陸續興辦了許多作坊式的小型糧油加工廠,在全國各地星羅棋布。三是糧食市場開放后,許多縣市和農村鄉鎮的糧油加工企業被承包、租賃或轉制成為民營糧油企業,遍布全國城鄉,其規模和市場占有率很小。”

    “小、亂、散”的本土糧油加工行業很難適應迅速發展的食品業。益海嘉里(石家莊)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九成說:“外國一些政要訪問中國都是自己帶食品,北京等地的高檔賓館酒店需要的面粉國內企業一般也做不出來,這些都是空白。此外,很多面粉廠這一批的產品和下一批的產品在口感、品質上無法一致,就沒有辦法在全國推廣。”

    宋廷明認為:“糧食市場全面開放和外資進入糧食加工業以后,至今未發現有什么重大違法亂紀行為。據我所知,在2007年底至2008年上半年的世界糧食危機中,我國政府緊急采取了一系列糧食宏觀調控措施,外資糧食企業都能夠自覺服從,許多國際大糧商在中國糧食市場上的表現是好的。”

    緊鄰益海嘉里(撫州)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建大米廠的江西春雨油脂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建和說:“最好的市場比例是三分天下,國企三分之一,外資三分之一,民企三分之一,這樣是比較合理的經濟結構。”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