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少數壓榨企業停產的主要原因是,國內豆油價格下降,而另一方面,大豆價格卻大幅上漲,壓榨企業面臨成本上漲和成品價格下降的雙面夾擊。但出現這樣的情況后,國家有關部門隨即加大了市場調控力度,陸續向市場投放部分臨時存儲食用油和大豆。那么現在那些停產的企業是否已經恢復生產了哪?目前的大豆壓榨市場是什么樣的狀況?近日我們的記者再次來到黑龍江,來看他們發回的最新報道。
九月以來,在龍江福糧油工作的孔德田只休過一次假。而在七月份之前,車間的生產還是斷斷續續,時開時停的。自從新豆一上市,孔師傅所在的龍江福糧油就開足了馬力,開始了三班倒的生產。
龍江福糧油工人孔德田:“十月到現在休過一天,再就沒放假活太忙了。我們是三班倒,十二個點。每天都是這樣,現在來說最低得春節了。”
黑龍江省糧油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勝斌:“我們一直從新大豆到現在一直是全面開工,這兩天檢修了3天,可能馬上還要開工。”
對于黑龍江的油脂企業來說,這樣的忙碌是非常罕見的。從去年底到今年9月份,由于受到低價進口大豆的沖擊,豆油價格下降到7200元每噸。按照當時的這個價格,東北壓榨國產大豆的企業每加工一噸大豆就要賠上200元左右,最后導致的結果就是,九成以上的企業都因為沒有利潤而紛紛停產。
黑龍江省糧油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勝斌:“油廠開工都非常低,有的一年都沒有開工,有的一年就開工一兩個月的。”
經歷的低價潮后,從7月開始,進口大豆的價格從3500元每噸一路上漲到十一月的4000元每噸。我國豆油、豆粕價格也隨之一路回升,豆油價格達到了最高的10400元每噸,豆粕價格達到了最高的3300元每噸。記者此次就走訪了九三、龍江福、哈工大油廠等企業,原本因成本高價格低而不斷虧損的油脂企業有了利潤空間,黑龍江省曾經停產90%的油脂企業開工率達到了歷史最高值
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根據我們的了解,目前黑龍江省內的油脂加工企業,開工情況還是可以的,尤其前期基本上能開工的企業都開工了,粗略的估計目前開工企業最少在6成以上。”
生產提速致豆油積壓榨企利潤迅速收窄
豆油價格回暖,讓大豆壓榨企業充滿了生產的熱情,不過市場的變化讓人始料不及,讓壓榨企業沒有想到的是,僅僅開工了三個月,他們的產品就大量的在工廠里積壓。隨著市場上的產品不斷增多,價格也開始慢慢回落。他們原本可觀的利潤也漸漸消失殆盡。
記者在黑龍江調查時看到,在龍江福糧油哈工大等油脂企業的庫房里,堆放著大量的豆粕和豆油。龍江福的倉庫中甚至已經沒有存貨的空間,只好將生產出來豆粕堆放在廠區的空地里。企業負責人告訴我們,他們的工廠已經積壓了大量的產品沒有售出。
哈工大油廠經理劉寶林:“豆粕現在出貨情況不好,豆粕積壓2000多噸。油現在我有個幾百噸吧,有個5、600噸。”
記者在黑龍江省大豆協會了解到,整個黑龍江省全年豆油需求量在100萬噸左右。而從新大豆上市到現在,由于利潤回升,企業開足馬力生產,僅僅三個月時間,豆油產量就達到了50多萬噸。大量豆油和豆粕的涌入,遠遠超出了市場的消化能力。
黑龍江省糧油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勝斌:“這兩月的開工率,歷史上達到了最高。市場上的需求量連他的50%都沒有,這些油廠連續開工兩個月。這些產品真正需求的話,要消耗45個月才能消耗掉。”
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這樣的話,相對的時間區間之內,在市場產生了供應上過度的放大,沒有那么大的需求。所以說價格隨著市場之手的影響,價格自然要往下走。”
隨著市場上的產品越來越多,僅僅半個月時間,豆油價格就從原來的10400元每噸下降到現在的9200元每噸,豆粕價格從每噸3300元下降到每噸3000元。產品價格在下降,東北的大豆價格卻沒有下降,穩定在每斤一塊九毛錢以上,就在半個月時間里,大部分壓榨企業又從盈利滑到了盈虧的邊緣。
黑龍江省糧油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勝斌:“榨業的利潤受到很大的影響,現在基本上能夠持平或略有盈余的,每噸下降了得有200元左右吧。原來我們的利潤都在200到300塊錢,現在基本上在持平或者再微利吧。”
哈工大油廠經理劉寶林:“利潤情況不是太好,只是能賺到人員工資吧。”
榨企產能過剩近一倍短缺屬杞人憂天
看了上面的報道,我們首先可以放寬心,壓榨企業的生產已經恢復了常態,國內的豆油價格也很平穩,不會發生斷貨的情況,我手上還有這樣一份數據,12月10日,美國農業部報告中,上調2010—2011年度世界油料產量預期,由11月份預計的4.41億噸上調至4.43億噸,同比增加近2百萬噸,產大于需達6千6百萬噸,也就是說,近期全球的油料供應非常充足。
成本價格穩定,豆油價格是不會出現過漲過跌的情況的。不過另一方面,對于壓榨企業來說,從虧損到盈利再到盈虧邊緣僅僅用了三個月時間,這樣大起大落的市場行情,怎樣規避?專家表示,目前我國大豆壓榨市場的波動頻繁,對企業的影響被急劇地放大,背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產能過剩。
僅僅三個月的時間,東北的大豆壓榨企業就像做了過山車一樣,經歷了從虧損到盈利又到盈虧邊緣的變化。黑龍江省大豆協會的王小語認為,東北大豆產業乃至全國大豆產業存在的最主要問題之一就是產能過剩。據統計,去年進口大豆5000萬噸,而沿海地區加工進口大豆的產能在9000萬噸。黑龍江省大豆產量只有800萬噸,而加工企業的產能在1000萬噸。
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過剩了將近一倍,尤其在沿海地區更加集中一些,出現一定比例的停工啊,我們覺得應該是正常現象。”
產能的嚴重過剩已經使得中國的大豆壓榨產業處于一個非常不健康的狀態,任何的市場波動對加工企業乃至消費市場的影響都被嚴重過剩的產能放大,極有可能成為市場大幅波動的導火索。
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容易形成市場價格的暴漲暴跌,那么一旦價格看好,產能全部打開,在市場短期內形成供應過剩,對行業的有序發展健康發展是造成巨大沖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