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加工壓榨 » 正文

油菜籽壓榨行業怪狀 產能利用冷熱不均

  作者: 來源: 日期:2011-09-13  
      一方面在菜籽主產區大量產能被閑置,另一方面在菜籽非主產區行業巨頭大興土木,擴大產能,這就是國內菜籽壓榨行業出現的怪狀。

    在近日舉辦的鄭州農產品期貨論壇上,菜籽油壓榨行業的這種怪狀引起了與會者的關注,部分業內人士將原因歸結于現行的菜籽進口政策。上海金泰國際糧油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振華甚至認為,如果現行產業政策不變,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話,很多菜籽壓榨企業將被淘汰出局。

    產能利用率不足38%

    目前國內菜籽加工行業的處境怎么樣?一個數據足以說明困境。相關行業人士在本次論壇上透露,預計今年中國菜籽年壓榨能力將達到3200萬噸,產能利用率不足38%.即便如此,部分與會者還認為這個數字被估高了。“根據我們的統計,國內的菜籽加工能力超過4000萬噸,產能利用率更低。”中國糧油商務網總經理劉賢武9日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是國內菜籽供應不足的問題。因為菜籽面臨與糧爭地的問題,國內菜籽種植面積逐年下降,雖然單產有所提高,但總產量并沒有增加,甚至略有減少。”劉賢武表示。

    而在國內菜籽供應不足的情況下,由國外進口菜籽也受到限制。國家質檢總局在2009年下發了《關于進口油菜籽實施緊急檢疫措施的公告》,將菜籽進口局限在了少數幾個非主產區的省份,令主產區的菜籽油壓榨企業無法進口菜籽。

    此外,菜籽供應不足,菜籽的壓榨產能卻不斷擴張。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至2009年,我國新增菜籽壓榨能力合計超過1.3萬噸/日,3年累計新增菜籽壓榨能力超過400萬噸;去年,我國新增菜籽壓榨能力超過9000噸/日,年新增菜籽壓榨能力超過270萬噸。“目前,國內菜籽油生產企業共有400多家,日壓榨菜籽能力在14萬噸左右,年加工菜籽能力超過4000萬噸,遠遠超過現有菜籽供應能力。”

    非主產區產能擴張持續

    就在產能利用率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國內的菜籽油加工企業仍在大規模擴張產能,一些非菜籽主產區的項目尤為引人注目,如廣西楓葉糧油公司2000噸/日菜籽壓榨項目、廣西防城港2000萬噸/日菜籽壓榨項目、福建集佳油脂公司1500噸/日菜籽大豆綜合加工項目、廣東湛江渤海油脂公司3000噸/日菜籽大豆綜合加工項目等。

    “菜籽主產區的產能被閑置,而非主產區卻紛紛擴大產能,主要是因為這些地方能夠進口菜籽。”張振華對導報記者表示。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2009年下發的《關于進口油菜籽實施緊急檢疫措施的公告》,因從加拿大、澳大利亞進口的油菜籽中截獲我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油菜莖基潰瘍病菌,從2009年11月15日起實施過渡性檢疫措施,加拿大、澳大利亞官方檢驗檢疫部門應對輸華油菜籽實施檢測。如檢測未發現病菌,該批油菜籽可正常輸往中國;如發現,該批油菜籽可輸往中國油菜非主產區海南、廣東、廣西、福建、河北、遼寧、天津海運口岸,在港口附近經考核符合檢疫防疫要求的加工廠定點監管加工。

    張振華認為,油菜莖基潰瘍病菌在國內外油菜籽中普遍存在。因此,在國家質檢總局的此項“過渡性檢疫措施”實施之后,國內菜籽主產區幾乎完全終止了菜籽進口,菜籽供應出現嚴重不足現象,加工產能出現大量閑置。而在7個非主產區,雖有進口菜籽的權利,但因不能轉運,本地加工能力有限,于是出現了大批上馬新項目的現象。

    倒逼行業洗牌

    在開工率不足、新增產能巨大的雙重逼壓之下,菜籽壓榨行業的洗牌已經越來越近。

    “雖然國家質檢總局在2009年公布的是過渡性檢疫措施,但這個措施逐年延期,已經實施兩三年。如果產業政策不變的話,國內菜籽主產區的很多壓榨企業,將面臨沒有菜籽供應的境地,難以挺過現在的困難期。”張振華分析。

    資金實力對比也是行業洗牌的重要因素。“菜籽壓榨行業是個對資金要求很高的行業,特別是在菜籽收購時期,需要大量的資金收購菜籽。而在新建項目上,以前,一個1000噸/日的菜籽油項目就是很大的了,現在,很多項目動輒日加工能力兩三千噸,很多民營企業根本沒法參與,而一些資金實力雄厚的外資和國資巨頭則游刃有余。”

    導報記者也注意到,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菜籽主產區湖北已有兩家中型菜籽壓榨企業被迫關閉。而在未來一段時間,國內菜籽主產區產能閑置狀況難改,且融資渠道不暢,資金營運困難,行業洗牌已經在所難免。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