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加工壓榨 » 正文

植物食用油的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

  作者: 來源: 日期:2011-10-17  
     日前,中國糧油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在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第二十屆學術年會暨產品展示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植物食用油的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糧油加工業的布局將進一步完善,要重視資源綜合利用、綠色環保和節能降耗等。

    王瑞元強調,隨著我國人口增長、生活水平提高和城鎮化進程加快,我國對食用油消費需求在總量上將繼續保持剛性增長的趨勢。在《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中預測,2020年我國居民人均年食用植物油消費量為20公斤,消費需求總量將達到2900萬噸。為適應國民經濟的繼續平穩較快發展、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將進一步提高和食用植物油消費剛性增長的需要,《綱要》中提出要“大力發展糧油食品工業”。這意味著在“十二五”期間,我國食用植物油加工業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糧油加工業的布局將進一步完善。建設重要糧油物流節點,調整優化糧油加工業布局,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協調發展、優勢互補、特色明顯的糧油加工業新格局。這較前些年的糧油加工業“產業布局向主產區集中”的提法更加全面,更加科學。與此同時,要妥善處理好規模擴張與質量提高、總量平衡與結構優化、初加工與精深加工比例、產區與銷區協調發展等方面的關系,以引導糧油加工業的健康發展,促進產業布局更加完善。

    王瑞元提出倡導“安全營養、健康消費”和“適度加工”等理念。糧油加工企業要始終堅持把“安全”和“質量”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礎上把“優質、營養、健康、方便”作為發展方向;大力提倡適度加工,提高純度,提高出品率,合理控制加工精度,避免過度加工。要樹立健康消費觀念,改變米、面產品片面追求“精、”“細”、“白”和食用油產品“油色過淡”的過度加工現象。為使這一理念變為現實,糧油加工企業要積極配合,做好思想準備,研究改進裝備和加工工藝,制修訂好糧油產品的國家標準。

    要重視資源綜合利用、綠色環保和節能降耗。按照循環經濟的理念,要提高糧油資源綜合加工及轉化利用水平,不斷提高米糠、皮殼、碎米、胚芽、麩皮和油腳等副產物的綜合利用水平。要樹立高效、低碳、節能、節糧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加大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力度,積極發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加工模式,降低水、電、煤、溶劑等消耗和碳排量,減少污染物排放。要采取有力措施,嚴禁再上高消耗、高污染的建設項目,確保到2015年,使糧油加工業的單位產值能耗比2009年降低20%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單位產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20%。以建立安全、優質、營養、低耗、綠色、生態的現代糧食加工業體系。

    王瑞元強調,要推進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食用植物油加工企業要加快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引導企業通過兼并重組,適度提高產業集中度,發展擁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改造提升中小型企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形成大中小企業分工協作、協調發展的格局。要調整產品結構,增加花色品種,按照“安全、優質、營養、健康、方便”的要求,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增加花色品種,提高優、新、特產品的比例。要大力發展專用米、專用面粉、專用油等產品。

    要加大對糧油加工企業技術改造的扶持力度,鼓勵和支持加工企業加大投入,采用先進實用、高效低耗、節能環保和安全技術,開發新產品,降低成本,提高工效。與此同時,要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強化衛生、環保、安全、能耗的約束作用,建立產業退出機制;逐步淘汰一批工藝落后、設備陳舊、衛生質量安全和環保不達標、能耗物耗高的落后產能。糧油加工企業只有通過上述結構調整,才能實施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經濟效益。

    王瑞元指出,促進產業集聚,鼓勵和支持糧油加工產業園區建設。“十二五”期間,糧油加工企業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區位優勢,推進企業適度集聚發展。鼓勵和支持大型產業化龍頭企業創建糧油加工產業園區,延伸產業鏈,向產加銷一體化、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綜合利用全、帶動能力強的糧油加工產業園區,并引導加工企業向糧油加工園區集聚,促進上、下游關聯企業專業化協作配套,使之成為糧油產業化發展中的新型載體,形成集糧油收購、儲備、倉儲、加工、配送、運輸、質檢、信息等為一體的糧油產業集群,以推進糧油加工業的集約化經營、規模化發展。為此,食用植物油加工企業尤其是大型骨干企業,應該在各地發展糧油加工產業園區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