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加工壓榨 » 正文

糧油國企聯手 全產業鏈戰略構筑糧食安全體系

  作者: 來源: 日期:2011-11-08  
     外商之所以青睞中國市場,看中的正是國內龐大的糧食生產和消費能力。他們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爭奪中國市場的定價權。

    本報記者 李彬

    從大豆、食用油,再到小麥、大米,外資糧油巨頭一步步滲透中國糧食市場;從產業鏈條上看,由單一的銷售環節,如今外資已滲透到整個產業鏈條——從育種、收購、加工、儲存、銷售、物流、股市乃至期貨。

    外資對中國糧食產業的大舉滲透已經對中國糧食安全敲響了警鐘。

    近日,中儲糧油脂公司與京糧集團正式簽約合建油脂加工廠項目。雙方共同出資15億元,在天津建設大型油脂加工廠和儲備庫。

    對于中儲糧(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與京糧的合作,業內普遍認為,這是國企向外資發起的挑戰,借此穩定食用油市場價格、維護糧食安全。

    不過,與外資糧油巨頭相比,國內糧食企業的產業化、集約化程度還遠遠不夠,還沒有真正的大企業能與之抗衡,維護糧食安全依然任重道遠。

    糧食安全警鐘敲響

    從產能上看,外資和中資企業基本打個平手,但外資糧商的優勢在于掌控從種子、化肥、加工、存儲等各個環節,以掌握整個產業鏈。

    事實上,早在2009年年初,海關總署統計司就曾對糧食安全發出過預警。

    預警報告中指出,外商投資企業在我國糧食領域的控制力在加強。豐益國際斥巨資進駐東北,企圖壟斷國內非轉基因大豆的市場。海關總署認為,這是當前我國在糧食生產和出口中值得關注的問題。

    “外資進入中國糧食市場很有計劃性,從東北開始,先是將大豆等不太引人關注的食用油控制在自己手中,通過收購或參股國內大型糧油企業,逐步壟斷中國大豆80%的進口權,借助植物油的銷售渠道進入糧食消費市場,之后再逐漸滲透至小麥、大米等。”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告訴本報記者。

    中紡集團今年4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在國內油脂油料加工行業,以ADM、嘉吉、邦吉、路易達孚、萊寶及益海嘉里為代表的外資企業油脂油料壓榨產能為9.37萬噸/天,占到國內市場份額47.2%;以中糧集團、中紡集團為代表的國有企業油脂油料壓榨總體產能為8.5萬噸/天,占總壓榨產能的42.9%;剩下為多個民營企業分得,日壓榨產能1.96萬噸,約占9.9%市場份額。

    “從產能上看,外資和中資企業基本打個平手,但外資糧商的優勢在于掌控從種子、化肥、加工、存儲等各個環節,以掌握整個產業鏈。”王小語說,外商之所以青睞中國市場,看中的正是國內龐大的糧食生產和消費能力。他們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爭奪中國市場的定價權。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也認為,跨國糧商的目的是通過跨國戰略謀求高額利潤,他們通過影響世界糧食價格和糧食生產的結構來達到這個目的。

    “中國對糧食需求大,跨國公司一旦進入中國糧食市場,就會加大中國糧食市場的波動,同時影響到國內的糧食安全。”李國祥說。

    中儲糧的圖謀

    區域性的強強聯合有利于內資企業在小范圍內取得市場優勢,但從我國整個市場來看,國內油脂企業和四大跨國糧商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中儲糧成立于2000年,其定位是“國家調控糧食市場的重要載體”,俗稱“大糧倉”,也就是以其掌握的充足糧食儲備來穩定國內糧價。

    不過,中儲糧對自身的定位,并不僅僅是一家“政策性糧油儲備企業”,而是向“糧食經營企業”轉型。

    2008年初,中儲糧轉型已初見端倪。當時,其兩大主要經營性業務是,大米加工業務和油脂加工業務。而到2008年年底,中儲糧從事糧油加工業務的企業共有53家,涉及大米、面粉、食品、玉米、油脂等業務。

    此后,中儲糧在各個領域奮起直追,從上游種子、谷物貿易、糧油加工到食品生產不斷布局。

    按照中儲糧油脂公司的構想和規劃,到2012年,油脂公司油料倉儲能力將達到280萬噸,油脂倉儲能力160萬噸,油料壓榨能力將超過600萬噸,油脂精煉能力超過200萬噸,罐裝能力70萬噸,國內市場占有率將達到10%-12%。配合較大的油脂油料儲備資源,中儲糧總公司將具有一定的油脂市場話語權。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此次中儲糧和京糧的合作可謂強強聯合。負責中央儲備糧油經營管理的中儲糧自然具有很多先天性的優勢,包括儲備資金、倉儲的成本和經營性成本。而京糧則有現成的火鳥、綠寶等食用油品牌。

    “區域性的強強聯合有利于內資企業在小范圍內取得市場優勢,但從我國整個市場來看,國內油脂企業和四大跨國糧商(ADM、邦吉、嘉吉、路易達孚)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中華油脂網分析師郭清保分析認為。

    全產業鏈戰略或為突破口

    如果未來有五六家像中糧這樣的中國企業壯大起來,在國內外進行布局、競爭,那么中國糧食安全產業層面的問題就基本解決了。

    如果中儲糧的目標能順利實施,中儲糧也將變身為類似中糧集團那樣在糧食領域的全產業鏈企業集團。

    業內專家認為,從發達國家發展經驗看,糧油食品產業發展水平提升,必然趨勢是出現涵蓋農業服務、收儲、物流、貿易、加工、食品和營銷的全產業鏈糧油食品企業,從根本上提升糧油食品安全水平。大型糧油企業通過扮演服務者、收購者、生產組織者甚至生產者角色,將產業鏈末端的消費需求反饋到產業鏈的起點,鏈接千家萬戶小農戶和千變萬化大市場。

    “全產業鏈的大型企業集團通過鏈接市場與農業、生產與消費,將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發揮重要的杠桿作用。”郭清保認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國內糧食行業發展的趨勢是,從田間到餐桌的糧食全產業鏈模式,正在向兩端延伸和拓展。向上延伸即掌控糧源;向下拓展即終端市場和銷售網絡。

    “首先是糧食經營集中化趨勢增強。行業洗牌重組加快,出現了購銷流通集中化;其次是糧食經營資本化趨勢增強。主要表現為工商資本、大企業從糧食貿易擴展到國內收儲、加工領域;三是糧食經營產業化趨勢增強。”程國強說。

    “只有徹底改變產業鏈各環節小而散面貌,全面提升中國糧油食品產業發展水平才是迎接挑戰的根本之道。”中糧集團總裁于旭波認為,中國需要更多大企業成長起來,如區域性糧食龍頭企業、區域性糧食集團等,如果未來有五六家像中糧這樣的中國企業壯大起來,在國內外進行布局、競爭,那么中國糧食安全產業層面的問題就基本解決了。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