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加工壓榨 » 正文

油脂行業困局依舊

  作者: 來源: 日期:2012-01-04  
       歐債危機反復、美國經濟復蘇放緩、國內嚴格的緊縮性貨幣政策,導致資本流動性大大降低。在一系列外患內因的共同作用之下,國內油脂市場受宏觀經濟因素影響越來越大。

    2011年國家“限價令”的發布、有關信貸政策的收緊,讓國內壓榨行業整體整整經歷了10個月的虧損方得喘息,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主辦的第六屆油脂油料大會上,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油脂行業的黃金十年已經過去,競爭加劇下的產業整合,當是所有行業參與者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基本面受宏觀影響較大

    2011年,中國國產大豆生長環境良好,基本未遭遇嚴重氣象災害。但單產與2010年持平略有提高,大豆減產與種植面積下滑有關。另一方面,在全球最大的主產國美國,大豆遭遇了面積縮減和單產下滑的雙重打擊,主要是高溫干旱天氣所至。

    不過,產量與天氣的炒作在這個動蕩年景里已經不再是首要影響市場走勢的因素。國內油脂走勢的影響因素主要為2011年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而基本面支撐作用微弱,一度失去指引性作用。

    市場投資者目光集中在歐債危機問題和美國經濟復蘇之上,期間油脂價格隨著歐債危機和美國經濟運行情況的緩和與惡化而出現上升或下跌情況。

    出于避險和對經濟發展的擔憂,包括大豆、豆油在內的農產品品種在內,商品期貨2011年9月下旬紛紛下跌,CRB指數更是創出了自金融危機以來的單月最大跌幅,金融屬性代替了商品基本屬性。以CBOT美豆期貨為例,其一度從1400美分/蒲式耳跌破1200美分/蒲式耳,跌幅近15%。

    永安期貨對此表示,由于油脂、飼料的供應具有周期性,而消費具有季節剛性,因此歐債危機很難實質性的撼動油脂油料的需求。

    格林期貨研究員劉錦認為,國內進口大豆港口庫存自2011年1月份至2011年8月份一起保持在650萬噸左右,9月份港口庫存出現短暫小幅不足情況,10月份中國加大進口力度,進口大豆庫存恢復到正常水平。進口大豆庫存數量保持穩定,國內大豆消費整體供應有保證,原料的供應充分,也將對豆類的后期價格有一定壓制作用。

    但他表示,后市影響價格的因素主要有四點:一是歐債危機后期解決辦法的推出和效果;二是南美新季大豆產量是增是減;三是拉尼娜現象的天氣炒作;四是國內的宏觀調控政策的繼續緊縮或略微放寬松。面對多變的宏觀經濟環境,投資者須密切關注上述進程,避免系統性風險再次來襲。

    限價令影響前10個月

    限價令成為2011年影響油脂行業的重要一筆。  

    自2010年11月下旬以來,由于國際農產品價格(包括油脂產品價格)一路上漲,而中國國內大豆和豆油價格卻因行政限價未能跟隨國際市場價格上漲步伐。

    2010年12月初,國家發改委有關部門曾約見包括中糧集團在內的幾家大型糧油企業,要求企業在進口成本增加的情況下,不漲價的前提下同時保障市場供應。

    與此同時,國內壓榨行業的窘境開始顯現,2011年初,壓榨企業加工大豆已經由2010年12月初每噸虧損100元-150元增至200元-300元。為此,有不少壓榨企業已經開始通過“洗盤”的方式向海外轉移此前訂購的大豆。

    就在這時,各地中小企業油廠已相繼處在半停工、停工狀態,而大型油廠開工率也在50%以下。這種情況下,市場各方需求還會進一步向大型油脂加工企業靠攏。如果國內外價格倒掛加深又或持續更長時間,企業壓力和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凸顯。

    亦有合資企業負責人表示,當時國際大豆、豆油價格明顯高于國內,在國內需求相對減少的情況下,理論上并不支持國際市場的高價格。國內外市場的博弈會逐漸把倒掛價差縮小,但具體時間不好估計。

    對此,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在2011年“兩會”期間談到有關“限價令”時曾表示,限價要求彼時已經對企業經營造成一定影響,他稱,從2010年下半年情況看,國際進口大豆、豆油的價格仍維持在高位,導致企業進口成本也居高不下。這種情況最終還是需要通過市場進行平衡。

    某國內油脂企業內部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進入11月,伴隨限價令的取消和國際豆類期貨價格的回落,國內油脂行業已全面扭虧,預計新年度內大豆進口量仍可以維持在5700萬噸以上。預計2012年第一季度,宏觀政策上有所放松,行業的恢復增長期或將來臨。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