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國內期貨市場全線收跌,豆類、油脂類商品期貨跌幅領先。大連商品交易所豆粕期貨主力合約收于每噸3419元,跌幅1.5%;大豆期貨主力合約收于每噸4791元,跌幅1.11%。
市場人士指出,國內豆類期貨走弱主要受到外盤大豆期貨下跌拖累。12月18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2013年1月合約收于每蒲式耳14.66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30.25美分,跌幅為2.02%。
自10月以來,美國農業部口風一轉,接連兩個月將美國大豆單產預測上調至每英畝39.3蒲式耳,國際豆價一路回落。當前,美國市場開始炒作中國需求疲軟。美國農業部12月18日宣布,2012至2013年度中國取消30萬噸美國大豆進口,同時一個不知名地區也取消了12萬噸美國大豆進口,國際豆價進一步下挫,這也拖累了國內豆類期貨。
不過,市場人士認為,并不能單單以美國提供的出口數據來判斷國內豆市需求。
以豆粕為例,光大期貨分析師趙燕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春節前,大豆、豆粕市場整體需求會相對穩定至略強。由于生豬集中出欄前,對飼料需求會相對轉強。但隨著集中出欄,存欄率會大幅下降。后期能否繼續補欄要取決于養殖效益和養殖戶對市場的信心。年末前,豆粕需求增幅不會太大,因為上周豆粕價格企穩反彈過程中,飼料企業備貨量較大,大型企業備貨達半個月左右,導致后續備貨需求下降,未來采購意愿取決于對后市行情的判斷。”
良茂期貨分析師劉榮峰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相對外盤,在中國剛性需求以及收儲政策支撐下,國內豆類期貨相對抗跌,12月19日,雖然期貨盤面豆粕跌幅較大,但國內豆粕現貨價格跌幅很小。截至目前,12月豆粕到港量符合預期,油廠的開工率小幅上升,豆粕庫存下降,市場對豆粕需求的預期偏向正面。”
不過,市場也不可過于樂觀。國際市場上豆類期貨的下跌趨勢還將延續,這會持續影響國內市場。上海中期期貨分析師關向鋒指出,從美國農業部公布的12月份農產品供需報告來看,投資者關注的南美產量沒有出現變動,仍處于高位,對市場依舊存在較強壓力。
劉榮峰指出,在南美豐產情況下,當前國內豆類期貨處于“夾心餅干”狀態。外盤下跌趨勢不改,國內豆粕期貨上漲壓力很大。另一方面,受到現貨價格和現貨商資金的阻撓,豆粕期貨的下跌空間較為有限。所以,劉榮峰建議投資者采取逢高做空的策略,而不要采取低位技術性追空。